零玖小说>古代言情>风云策【完结】>第2章 流言

  京城最大的茶楼之中,向来是天南海北,无所不可闻。桌椅排列整齐,小二忙碌往来,一楼大堂之中,众人围坐吃茶,熙熙攘攘人声鼎沸,却见坐在里厢的一个商人环顾一圈,瞧见周围无人,兴致勃勃地放低了声音。

  “你们听说广平王殿下的事了吗?”

  “这事谁人不晓,”众人交换眼神,其中一个头戴葛巾的人笑道,“广平王和二殿下分离数年,想不到对他还是如此情深义重。只可惜,斯人已逝,就算面容再怎么相似,也不过是个聊以慰藉的玩物罢了。”

  这等八卦传闻,传得向来是最快的,在座众人显然都有所耳闻,一时赞同者有之唏嘘者有之。嘈杂一阵,忽而听得南面桌边,一名紫衣青年将筷子一搁,叹道:“要我说,广平王一代英才,何至于此啊!”

  “那毕竟是二殿下,”邻座一人斜他一眼,吹了吹手中的花生壳,“他出名好看,又是救命之恩,换了谁不得以身相许?也就广平王不是女子。”

  “二殿下”这三字仿佛一个隐秘的话匣子,关于他的事情仿佛一个公开的禁忌,所有人都知道,但所有人都讳莫如深。只是近日京城传言,广平王和二殿下明玄有不伦之情,还是引起了很多人的议论。

  因为所有人都知道,二殿下明玄几个月前,已经死在了北疆,尸骨无存。

  据说,广平王近日回京之后,找了一个和二殿下面容相似的人养在府中,日日精心照料。

  据说,广平王之所以自请领兵,为的就是报仇。

  慕千山击退了乌瀚大军,带亲兵回京,玄甲黑骑俊美无俦,皇上十分高兴,举办了盛大的庆功宴。然而据宴上侍奉的宫女说,广平王脸上自始至终都没有一丝笑意。

  那天他喝得大醉,还是被手下副将送回的府。

  广平王不是亲王,而是异姓王,他固然高高在上,但也如履薄冰。大退乌瀚敌军,他的功劳无可争议,按理来说,是不该如此失态的。他当场驳了嘉安帝的面子,皇上就算表面上没有动作,背后也一定会提高对他的警惕。

  除非……他不在乎。

  慕千山出身嘉州慕氏,祖上三代都是名将,其祖父因大破北蛮之功,获封异姓王,爵位世代相传。所谓狡兔死,走狗烹,出身这样的家族,势必要遭到皇帝的忌惮。而他运道也确实不好,未及成年,父母便双双离世。

  前路迷茫,人心险恶,然而当时的他仅有八岁,是个垂髫幼童。

  慕氏连续三代都掌兵权,京中早有传言,边境兵士不认皇帝,只认慕家人为主。丰乐帝性情向来多疑,对于自己的皇位更是珍视,慕家两根顶梁柱一塌,先是松了口气。

  他不会让慕家出现第三个,第四个广平王,然而当时的广平王世子慕千山还没死,朝中言论也不可不在乎,尤其是北疆军队嘉州慕氏旧部甚多,隐隐以慕家为主。广平王世子要是无缘无故死了,慕家旧部就地哗变,也不是没有可能。

  为着心中隐约的忧虑,丰乐帝想出一个折中的办法。他退了一步——让慕沉的庶弟慕昭继承广平王的爵位,让慕千山继承世子的位置。

  然而自己被封了异姓王,中间却横了慕千山这根眼中钉肉中刺。只要慕千山还在一天,自己的儿子就不能继承爵位——这让慕昭如何甘心?

  不甘心,自然就会将手伸到慕千山身上。皇帝的隐约用意,在此处便可呈现出来。慕千山身为广平王世子,年幼势弱,势必无法护住自身。只要身边之人对他暗中下手,他势必不能活到成年的那一天。到那时,就算是慕沉的旧部,也无话可说。

  若进展顺利,一个幼童根本熬不过这种明里暗里的手段。不管是用慢毒,还是暗地里打,他的身体都能被渐渐搞垮。事情按着丰乐帝设想的进行下去,但是慕千山竟然一直活到十一岁,才渐成油尽灯枯之势。他的身体垮了,状况一落千丈,几乎下不来床。

  但他没死。

  二殿下明玄不知从何知道了这件事,将他带入了宫中细心照料数月,将慕千山身体养好了。后来又请了一道圣旨,让慕千山做了侍读。

  这件事当时闹得很大,慕家旧部向丰乐帝上奏,决不能让慕千山再住在慕昭府上,丰乐帝只能下旨,让慕千山住在宫中。慕千山常在太子面前侍奉,慕昭一家自然也就不敢磋磨他,算是从火坑里爬了出来。

  这是救命之恩。

  但可能是因为受了三年的磋磨,慕千山性情与祖上三代人迥异,冷漠阴沉,正邪不定,行事手段亦是狠辣至极。或许因为对他暗中下狠手的是广平王的夫人,救他的却是二殿下,及长,羽翼渐丰之后,他便不愿与女人亲近。府上虽然亦收女子为门客,却从未有半个妻妾。

  后来甚至有人传言,他对救他于水火之中的二殿下明玄有不伦之情,因此才不近女子。当时众人皆是不信,直到有人亲眼瞧见广平王府上确有一个和二殿下长相极相似的人,惹得众人半信半疑,言论才逐渐传开了。

  “老广平王和广平王妃死得早,撂下了当今广平王,那时好像还未满十岁吧?” 对面一人放下手中茶杯,沉吟道,“我听宫中的人说,他十一岁进宫做伴读前,便养成了如今的性格,皇上也不喜欢他。只有二殿下心地纯善,在皇上面前为他求情。”

  “难怪如此,此事虽然荒唐,却也是情有可原。”

  “我听闻,广平王少时虽是在自家府上,却与寄人篱下并无不同,受小人磋磨,险些丧命。”那人压低了声音,“还是二殿下将他要了过去,安排在手下做事。——恐怕二殿下自己也没有想到,广平王竟是对他有非分之想。”

  众人唏嘘一番,又有人禁不住好奇,问:“这事难免丢了皇家的颜面,皇上怎么不管?”

  “嗐,”一名身形瘦弱,书生模样的男子摇了摇扇子,道,“皇上刚刚登基,根基未稳,还指望着仰仗他呢。他执意为之,皇上也只能妥协,左右又不是真的二殿下。”

  “听闻二殿下容貌随其母后,令人一见惊艳,再见难忘。”一名衣着华贵的中年人脸上浮现出感慨,“当年我曾受邀参宴,见过传说中的范皇后一面,真乃天生丽质,风采惊人。若殿下容貌真类其母,也难怪广平王念念不忘了这么多年,府上从无姬妾。”

  “二殿下也是贤王,他当年不应该生在帝王家,若不是如此,现在或许在某个世家大族里当一个清贵公子。但若不是他舍生忘死,北疆恐怕就要破,我们也不会坐在这里安闲品茶。” 一名游商叹息道。

  “广平王亦是主战一派,他大胜之后,乌瀚人不敢再侵扰边关,和大晋议和,我手里的生意都好做了不少。他这次回京,听说连和谈都被搁置了。也不知乌瀚人的使团是否还来?”

  “难说。但如今的国力,恐怕支撑不了和乌瀚久战了。”

  众人絮絮地又说了一会儿,唤小二来结账。他们说话虽然小声,然而邻桌一个身穿蓝衣,骨骼精瘦的老人,却早已将他们的谈话内容都收入耳中。

  如果有人认出他,就会发现,这看似其貌不扬的老人,竟是正三品锦衣卫指挥使,平日甚为低调的汪林。

  他喝完茶,将茶杯放在桌上,打包了一碟茶点,在桌上留下了几钱银子,下了楼,脚步逐渐变得匆忙。楼底长街,人来人往,时辰快到了正午,鼎沸的人声似乎也驱散了几分寒意。只见他向左拐进了一条巷子,没多久,便见到了广平王府。

  广平王府占地很大,高门贵宅,门前有两个石狮,无声彰显着悠久的历史。这府上住着的三代主人,让整座府邸也蒙上了层阴森森的杀气似的,兼之府上防守严密,慕千山又恶名在外,恐怕被当成细作,来往的行人都低头避着走。

  冬天清早没什么人来,阶前铺了一层薄薄的寒霜。汪林一手揣在袖子里,另一手咬着热气腾腾的茶点,站在阶上敲响了府上的大门。他也是广平王府上的熟人了,门房去通传,没过多久,人便来了,来的却是刘管家。

  汪林也算是府上的熟人了,这些年来,来往不羁,和广平王关系挺好,据说广平王在少年时就与他相识。刘管家见是他,连忙将他迎进门里。

  “汪大人,许久不见,”他道,“小老儿是许久没见着您了,约莫着有三月了罢?”

  “王爷呢?”汪林问。

  他不问则已,一问,刘管家的脸上就浮现出了愁色,“这个,恐怕您得先等等。”他话说得含蓄,“王爷正忙着,但他的事,从来不让我们下人插手,我们也不敢过问。不如您先到花厅坐坐,喝杯茶。”

  门房去通传了慕千山,汪林能瞧出来,这王府里外戒备都颇为森严,像个铁桶似的。他看了看四周,确认没有慕千山的影卫,才压低声音问:“近几日我听京城传言纷纷,府上真的有一位和二殿下长得相似的公子?”

  刘管家欲言又止,轻咳了声,道:“大人先跟我来。”

  他领着汪林到了待客的厅堂,挥手叫两旁侍从退下,这才清了清嗓子,小声道:“府上确实有一位年轻公子,重病在床。王爷将他带回府上之后,便请名医给他医治。近日京城所传言的,恐怕就是这位公子。”

  “这位公子虽在府上,却从未露过面,消息不知从何走漏,在外面传作了谣言。”

  “王爷是不是还不知道这件事?”汪林皱眉道,“这几日,消息传遍整个京城,恐怕圣上会有所知悉。”

  当今圣上嘉安帝的生母是一个普通的嫔妃,背后没有世家支持,最害怕的就是慕千山这样的权臣。这样的权臣和皇子之间传出这样的流言,有几个皇帝不会心生忌惮?

  哪怕是一个死了的皇子。

  管家眉头微蹙。

  “流言来得突然,一夜之间便传遍了京城,甚至传到了皇上的耳中。这不像是普通百姓闲口造谣,倒像是忌惮王爷的那些人,借助这个法子来打压他。而且……这也不能算是完全的流言。”

  汪林眉心微跳,看向对方,眸中闪过一道精光。管家将茶杯放下,手放大腿身体前倾,压低声音,慢慢道出一个秘闻。

  “王爷和二殿下,确有旧情。”

  仿若一道惊雷直劈头顶,久经风浪的汪指挥使,表情变得呆滞,唯有一双瞳仁微微颤动,面上浮现出难以置信。

  “此事……”

  管家叹了口气,隐晦道:“汪大人是王爷的好友,老奴希望您能帮着劝劝王爷。王爷这几日……不怎么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