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历元年八月初一,一封急报从边地传来。

  武延秀被突厥可汗默啜拘留,同时发兵十万袭击静南等地。

  静南军投降,使得突厥的攻势更是势如破竹,一路直捣黄龙奔洛阳而来。

  默啜抓了一个文人捉笔,洋洋洒洒列举了数十条武曌的罪状,借口光复大唐李氏,一路杀到了河北。

  武皇大怒,很快派遣军队前去讨伐突厥,但此时已经来不及了。

  默啜不愧是在多位皇子之中杀出来的可汗,他在军事上的直觉相当惊人,深知这次进攻属于深入他地,绝不可拖延,默啜领兵便只遵循一个字——快。

  从飞狐城中按刀而出,再到用这把刀砍下定州刺史孙彦高的脑袋,焚烧数千黎民百姓的庐舍房屋,其间不过短短两日时间。

  他像一颗带着危险火光的流星,在所有人都还没来得及反应过来时,便直直砸进大唐的中枢之地。

  塘报一封封从远处传入洛阳,无一例外都是向朝廷要援兵的消息。

  武曌猛地把手里的塘报合上,用力地摔在大殿之中,怒道:“废物!都是一群废物!”

  所有朝臣一瞬间齐刷刷跪下,高声喊道:“陛下息怒!”

  武曌抚着胸口,慢慢坐下,一双精明的眼睛在微微晃动着的冕旒后静静看着满殿朝臣,半晌,她开口,声音在大殿之中回响,带着些空灵,“那依各位爱卿看,谁能够胜任此次出兵讨伐蛮夷的重任呢?”

  一时间所有人安静了下来。

  上官婉儿慢慢看向了狄仁杰,对上他看来的目光,她几不可见地点了点头。

  廷下站着的狄仁杰拿着玉笏慢慢走出了队伍,抬手道:“陛下,依臣看,庐陵王可担任此次重任。”

  此言一出,满殿哗然。

  所有人都吃惊地看着狄仁杰,仿佛他是一只误入大殿的猴子。

  谁不知道庐陵王被陛下贬入均州,几乎成了半个废人,现在巴巴地把人叫回来,这不是让陛下自己打自己的脸吗?

  狄仁杰莫不是疯了?他不要命了?

  许多人看好戏似的揣着手站在一边,等着武曌大发雷霆,革去狄仁杰的职位,唯有在站在最前面的张柬之,若有所思地回头看了他一眼。

  在一团乱糟糟的意见中,武曌视线一直牢牢地放在面前的玉玺之上。

  气氛一时之间几乎凝滞,只有上官婉儿面容放松地垂手站着,她心里慢慢数着数。

  等她数到十四时,忽然听到武曌的声音。

  “婉儿,拟旨。”武曌头也不回地吩咐着,“封庐陵王李显为皇太子,加封河北道行军大元帅,狄仁杰为副元帅,率军讨伐东突厥。”

  大殿里完全安静了下来,直到狄仁杰叩拜谢恩,众人才如梦初醒,纷纷道:“皇上圣明!”

  武曌用手指揉了揉额头,起身道:“若无它事,退朝吧。”

  上官婉儿拿起玉玺,重重压在了那一张金黄绸缎之上。

  武曌头疼欲裂,揉按又总是不得要领,隔靴搔痒。正想皱眉暗自忍耐时,身边慢慢响起细微的脚步声,一个人跪坐在她身边,伸手轻轻按揉着武曌的太阳穴。

  武曌的眉头松开了些,笑道:“还是你的手法最让朕舒服。”

  上官婉儿微微笑了笑,手上动作不停,“陛下还是应该少操劳些才是,您的头疾愈发严重,思虑过多恐怕于己无益啊。”

  武曌叹了口气,道:“天天要朕不思虑,可如今边疆战火累累,朝堂之上竟然连一个拿得出手的将军都找不到,还要让朕的儿子亲自领兵前往,让朕怎么放心得下?”

  上官婉儿没有说话,她安静地替她揉着穴位,淡淡的沉香气味浮上来,气氛平静安宁。

  过了一会儿,就在上官婉儿以为武曌已经睡着了的时候,她忽然睁开眼睛看着上官婉儿,开口道:“婉儿,你随着李显一同前往东突厥,替朕看着。”

  上官婉儿微微一惊,很快镇定下来,坦坦荡荡地跪下,“谨遵圣上旨意。”

  上官婉儿回府的时候,正赶上李令月坐在她的房间门口,手中捏着一枚墨色玉佩低头把玩着。

  “公主?”上官婉儿走过去,伸手在她眼前挥了挥,“夜深了,你怎么还不休息?”

  “我闲着没事,想来找你,听秋简说你进宫了,如今正值多事之秋,我心里放心不下,索性过来守着。”李令月仰头看着上官婉儿,言语中带着些忧烦。

  上官婉儿在她身边坐下,道:“公主,宫里的消息您已经知道了?”

  李令月点了点头,毛茸茸的脑袋顺势贴在了上官婉儿的胳膊上,闷闷道:“你什么时候回来?”

  上官婉儿低头思量了一下,温声道:“公主放心,陛下命我前去东突厥,可能也只是让我督军罢了,不上战场,就在后方守着,不会出什么事的。”

  李令月没说话,似乎陷入了沉思。

  “公主,这次我去东突厥,您在洛阳一定记得好好照顾自己,朝堂之上的事情尽量别管,什么计划都等我回来之后再说,若是有不长眼的,等我回来你告诉我,我一个一个收拾。”上官婉儿慢慢说着。

  李令月猛然抬起头来,月光下,她的眼睛明亮得吓人,“我要跟你一起去。”

  上官婉儿睁大了眼睛,随后带着些无奈轻声斥道:“胡闹。”

  “我要去。”李令月直起了身子,歪头看她,“你一个人去,我不放心。”

  上官婉儿几乎想叹气,“您堂堂一位大国公主,不在宫室里待着,反倒跑到战场上去抛头露面,恐怕会为人耻笑。”

  李令月打定了主意,她站起身来,低声道:“我意已决,明日午时,我与你一同前去。”

  当天夜里,李令月入宫请旨。

  第二日,上官婉儿一眼就看到站在门口的李令月了。

  彼时日光熹微,天色刚刚破晓,李令月一身简练的胡服站在马边,闻声慢慢回头,乌黑的长发闪着微光。

  “公主?”上官婉儿一怔。

  李令月回头一笑,接着快步跑上前来,最后几步路直接朝着上官婉儿跃了过来。

  上官婉儿下意识伸出双臂抱住了李令月。

  “母皇准了。”李令月在上官婉儿耳边低声道,“我和你们一起去。”

  半个月后,东突厥。

  等上官婉儿他们一行人赶到目的地时,李显已经和突厥人彼此试探了两番。

  上官婉儿和李令月掀开主帐门帘,将哭号的大风隔绝在外。

  “七哥,”李令月微微皱着眉头抬眼看着地图,低声道,“战况如何?”

  这么多年未见,李显似乎有些精力不济,闻言摇了摇头道:“不太乐观。”

  上官婉儿幽幽从窗外看去,这里与繁盛太平的洛阳截然不同,是一片寂静的死地。

  这一路的景象,忽然就回荡在她脑海之中。

  一路走来,他们已经看过了许多空无一人的村庄,有的是听闻战争举家逃难的,也有的是被突厥人烧杀抢掠,全村覆灭的。

  她还记得当时推开门,一具半腐烂的尸体直直倒下来,砸在地上的样子。她把视线从尸体身上移开,慢慢环视一圈屋内,看到了那一片暗红的色调。

  刀刃穿透人的躯体,鲜红的鲜血已经黯淡成一片黑色的痕迹,风扬起沙土,覆盖在□□着身体,死不瞑目的身体上,几个孩子吊悬于光秃秃的枝丫上,在永久的黑暗中,望着遥远的月亮。

  上官婉儿手里的水袋骤然落地。

  一双柔软的手盖在了她的双眼上,李令月在她耳边低声道:“婉儿,别看了,走吧。”

  上官婉儿沉默着,摇了摇头。

  李令月把手放下,看着她将身上的披风脱下,盖在了那几位死不瞑目的女人身上,又伸手将她们的眼睛合上。

  做完这一切,上官婉儿闭上了眼睛跪倒在地。

  上官婉儿没有说话,俯身磕了两个头,又忽然立起身来,转身而去。

  李令月静静看着她的背影,慢慢皱着眉回头看着满院的尸体,呢喃道:“是我不让婉儿把前世的灾祸说出去的,你们要是有怨,尽管冲着我来,婉儿心里已经很苦了……别再缠着她了。”

  上官婉儿还在出神,这边李显望着地图慢慢思索着道:“我与突厥相互试探过两次,你若是见过那一片犹如遮天而来的军队,你也许就会明白我方才的话了。”

  “狄仁杰怎么说?”李令月抿了一口茶,说话间视线却不由自主地瞥向上官婉儿。

  李显摇了摇头,“狄阁老在东边顶着突厥援兵,恐怕兵力也是捉襟见肘。”

  李令月低声道:“可是我们绝对不能退。”

  李令月葱白的手指在地图上一路滑下,神色肃然,“若是定州保不住,这条防线破了,敌军便可一路南下,直击洛阳。”

  李显当然知道此事轻重,但如今十万兵马还未集合,仅凭城中兵力,根本不足以抵抗突厥的下一次攻势。突厥也不是傻子,知道洛阳派兵来援的情况下,他们绝对会速战速决,一鼓作气攻破定州。

  “若是他们的将军在今夜死于帐中呢?”

  上官婉儿冷不丁说道。

  其余二人闻言,骤然望向上官婉儿。

  “婉儿,”李令月直视着她道,“此事非同小可,你不能冲动。”

  上官婉儿站起身来,走到桌边,隐隐有火光在她的双眼中燃烧。

  “我没有冲动。”上官婉儿压低声音,“在路上,我已经把这个计划反复想了好几次,只要足够谨慎,我们绝对可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