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玖小说>古代言情>一世锦>第7章

  一场宴会,在阮瑶的忐忑不安中结束,回到王府,阮瑶才觉得心落到了实地儿。

  在正院陪太妃说了会儿话儿,阮瑶与严博绍前后脚出了正院。

  阮瑶没想到严博绍会等她。

  “表兄等我何事?”阮瑶立在严博绍一丈远处,虽也垂着眼,却丝毫没有在张府时那般怯弱的模样!

  “你与太子有过节?”严博绍问。

  阮瑶诧异的抬头看了严博绍一眼,随即垂下眼眸:“并无过节,表兄为何这般问?”

  “那你为何恨他?”

  这话一出,脸上表情僵了一瞬,不知该如何作答。

  愣了半晌才道:“表兄说笑了,太子殿下乃千金之躯,我尊敬还来不及,又怎敢恨他!”

  “呵~谎话连篇!”

  严博绍说完,便转身抬脚离去。

  剩下阮瑶半僵着身子,悄悄松开掌心,已经是湿漉漉了。几句话的功夫,仿佛从天堂到地狱,差点就被看出来了。

  “走吧!”阮瑶的嗓音已有些疲惫。

  天冬未说话,只默默的跟在了身后。

  日后若是没有出府的必要,还是呆在府中为好,阮瑶能感觉到,经此一行,那条毒蛇已经盯上自己了,若是哪天自己还没帮严博绍避过祸端,没找到那贵人,便被那毒蛇缠上咬上一口,那这一世岂不是白来了。

  阮瑶有些丧气,明明上天给了个好机会,自己却不知道怎么利用,自己终究还是太弱了!

  想到这儿,阮瑶忽然想起一个至关重要的人物,那个不久后会来投靠燕王府,成为自己好姐妹,却亲手将自己推向火坑的人。

  却说青晖园,严博绍的书房,严一亲手将来自北地的书信送到严博绍案前,正准备退下时,眼尖的看见案边一摞书上放了个眼生的香囊。

  “主子,这香囊......属下看着眼生呢!”严一道。

  严博绍未抬眼,道:“嗯,路边捡的,拿去丢了吧!”

  既然是路边捡的,为何当时不丢,费功夫拿回府中丢呢?严一虽有疑惑,但观自家主子那严肃的脸色,没敢细问,只应了声儿:“哎!”便拿起那香囊往外走。

  还未走到门口,便听到身后的主子又发话了:“算了,还是拿回来吧!”

  啊?严一有些愣怔,瞧严博绍朝自己手中瞥了一眼,顿时明白过来,敢情说的是这香囊啊,“好嘞!”严一又重新将那香囊放回原处,才退出门外。

  看那香囊的颜色,应该是女子佩戴之物,且手感顺滑,所用布料上等,上有青竹纹样,绣工也着实不错......他家主子不会是看中了哪家姑娘,捡了人家香囊故意不还回去吧?

  严一被自己的这个想法吓了一跳,实在是自家主子经常冷冰冰的,常年与兵书、刀剑为伴,身边甚少有女子出现,更别说像香囊这种小女儿家的私物了。

  不得了了,严一觉得自己发现了惊天大秘密:他家主子不知什么时候心里有姑娘了!偏偏这个秘密他还不能跟人分享,只能憋自己心里,即便这样,严一也有些兴奋,虽然不知道那姑娘是谁,但是他时常跟在主子身边,总归能遇上的,严一甚至都做好了暗中为严博绍助力的准备。

  若是被严博绍知道严一心里的小九九,估计严一又躲不过去暗房领罚的命运,不过严博绍此刻正在案前看完了书信,将书信毁掉后,目光自然的落到方才被严一还回来的香囊上。

  秋香色的香囊,绣着青竹的纹样,正如严一所说,布料顺滑,绣工上佳,严博绍忍不住拿在手中把玩。

  这引起严一诸多猜测的香囊正是阮瑶在张太傅府上丢的那个。

  那天,严博绍自那假山洞中出来,没走多远便从路边的草丛中捡到了这只香囊,想起先前阮瑶说她的香囊丢了,猜到这香囊定是她的,便将它收入袖中,想着回府让人送去青竹院。

  原本回府后在正院外面见到那丫头,本来有机会还她的,但那丫头谎话连篇,严博绍也是被气的一时忘了,回到青晖院才想起这事,便随手将香囊放在案上,不曾想今日被严一看到了。

  把玩了一阵,严博绍在香囊的内里发现了一个小小的用金色丝线绣的瑶字,这字笔画虽多,但这上面绣的却十分工整,看得出来绣这字的人应是绣技不凡。

  算了,既然已经错过了最佳时机,这香囊,就让那主人认为真丢了吧!

  找了个盒子,严博绍将那香囊放进去,随手放到了身侧的博古架上。

  ——

  这些日子以来,阮瑶一直安分的呆在府中,除了时常去正院给太妃请安,其余时间,皆在自己的青竹院,因太妃的寿辰要到了,虽知道今年一如既往的不会大办,但是阮瑶还是万分认真的亲手准备了礼物,还特意抄写太妃惯看的经书,以示孝心。

  不过阮瑶不出门,并不代表着她不知道外面的消息,银翘是个有灵气的丫头,这些日子跟在天冬身边学的很快,又是个机灵的,府中没有她不认识的人,消息便是通过她传到阮瑶这儿的。

  阮瑶知道按照梦境中的发展,张书晴势必要成为太子妃,但是没想到这么快。

  距离上次张府春日赏花宴才过了半月有余,便听说圣上为太子和张太傅嫡女赐了婚。

  此时,张太傅的府中上下喜气洋洋,族中能出一位上得了皇家玉牒的人,那是莫大的荣耀,何况这人还能位列东宫,受万人敬仰。

  但接了圣旨的张大姑娘院中,气氛似乎有些凝重。

  张夫人问守在门口的丫鬟:“怎么样?大姑娘用膳了吗?”

  “还没,晌午将新的膳食送了进去,早膳依然纹丝未动!”那丫鬟面带愁容的看向屋内,叹了口气。

  大姑娘心里别扭着,她们这些身边伺候的人也战战兢兢。

  张夫人进了屋,撩开里屋的帘子,看到一直捧在掌心并引以为傲的女儿才两天的功夫便迅速憔悴下去,心中也不是滋味。

  上前将靠在床头默默垂泪的张书晴揽在怀中:“为娘知道你心中难受,但是儿啊,你爹也是为了你好,况且现在圣旨都下了,你入东宫即是铁定的事实啊!你这般不吃不喝,这不是在剜为娘的心吗......!”

  听到东宫这俩字,靠在张夫人怀中的张书晴又泪如雨下,紧紧抓着张夫人的衣袖。

  “东宫......那位是什么性子别人不知道,您跟爹又不是不知道,我入了东宫难道要跟那些下贱的女子去争宠麽?你们只想到了你们的体面,却是将女儿往火坑里推啊......”张书晴的声音沙哑着,好似哭过了好多回。

  “说的什么话!你是我的女儿,你爹平日最是看重你,怎会看你入火坑呢!”

  张夫人将张书晴从怀中拉出来,细细劝慰道:

  “太子妃的位置,是多少女子梦寐以求的荣耀,况且日后中宫的位置也是你的,受天下女子膜拜,不比一个王妃的位份强多了?那人虽优秀,但到底是外姓,外人看着风光,实则一没实权,二没封地的,况且他迟早要去北地边疆的,刀枪无眼,若真有个什么意外,你让爹娘怎么办?眼睁睁看你守寡?儿啊,太子妃,这是你目前最好的一条路!”

  这些道理,张书晴岂会不知,只是那人是她年少时的梦啊!他恣意飞扬时的笑容,他凯旋而归时的稳重......都曾经是她心中最美的风景,尽管他不知道自己的心意。

  但事以至此,婚是爹爹亲自去求的,太子亲口答应的,圣上亲自下的旨意,她又能如何?外人看她是名贯京城的才女,那又如何?自己的命运从不由自己掌握。

  不!即便在婚嫁一事上,自己没有主动权,但自己的后半生,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中,权势、地位......这些就是她掌握命运的筹码!

  张书晴渐渐止住了啜泣声,哑着嗓子道:“娘,女儿想明白了,这婚事,我认,这太子妃,我当!”

  说出这几个字,张书晴吐出一口浊气,下定了决心,就轻松了,饥饿感也随之而来。

  张夫人见女儿眼中终于有了往日的风采,也着实高兴,命门外候着的丫鬟端了温热的膳食来,亲自看着张书晴吃了,又细细的嘱咐了一番,才带着人离开。

  张书晴见张夫人走了,自衣袖中拿出一枚椭圆形玉佩,指尖轻轻摩挲,玉佩通体青色,质地上乘,打着精致的络子,上面隐约看出一个“绍”字。

  这是她十三岁那年,第一次在秋猎中见到那个少年,少年铠甲披肩,骑着马,一脸恣意的冲进林中,片刻便满载而归,脸上的笑容让她久久不能忘怀,也是那一天晚上,她带着丫鬟故意从那少年的帐前经过,正好看见躺在地上这枚玉佩,像是不经意间被遗落。

  她将那玉佩捡回,宝贝似的收藏着,每天拿出来摩挲一遍,只有她的贴身丫鬟知道。

  张书晴亲自将玉佩放置一个木匣子里,仔细的封好,放置枕边,心中默默与它告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