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玖小说>古代言情>海盗女王养成记>第190章 短兵

  东瀛人的枭鸟是仿造版,论性能、论战力,都不可能超越大秦朱雀。但是枭鸟问世的一刻,东瀛人已经预料到来日制空权将成兵家必争之地,预先做了功课和准备——比方说,如何加强枭鸟的近身作战能力。

  为此,东瀛工匠绞尽脑汁,在枭鸟关键部位加装了防护铁板,又竭尽全力削减枭鸟重量、增强机动性能,为日后的近身战增加筹码。

  然而众所周知,“防御力”和“机动性”本就是一对冤家,想要在确保机动性的同时兼顾防御能力,又谈何容易?

  既然“硬件”可操作的空间不大,东瀛人只能在“软件”上煞费苦心,驾驭朱雀的都是千挑万选、九死一生的悍将,每一次起飞都未必有机会降落,每一次出征都是将脑袋拴在裤腰带上。

  枭鸟现身的一刻,马车里的齐珩蓦地抬头,与此同时,他从衣袖里摸出一个银白色的圆筒,拧开外壳抛入空中。只听一声尖锐的呼哨,圆筒炸出一串山河大地红,这就像是一个指向性明显的暗号,下一瞬,“敕封仪仗”遽然翻脸,装满礼物的车板翻开,底下居然藏着箭匣!

  那并非军中常见的□□,而是儿臂粗的铁箭,外形酷似踏橛箭,只是不比踏橛箭笨重。每一辆木车都配备了十六支铁箭,箭尾连着引线,末端绞在一起,护送木车的将士熟门熟路地点燃引线,穿透力极强的嘶鸣声接连响起,铁箭竟然从车中窜出,山呼海啸般冲向枭鸟!

  东瀛人何曾见过这等神兵利器?顿时傻了眼!枭鸟不知铁箭厉害,未敢直撄其锋,只得拉起机头,见机闪避。谁知那□□与脂水驱动的铁箭速度好快,眨眼已经到了跟前,枭鸟纵然竭力闪躲,依然没能完全躲开,被两支铁箭射中尾部。

  偌大的机身剧烈震动,那铁箭居然是空心的,射中的一刻轰然炸开,铁箭中贮藏的磷粉四溅,与脂水、□□混杂,当即熊熊燃烧起来。枭鸟顿时成了一条当空盘旋的火龙,无论怎么翻滚闪避,火势仍是越来越大!

  风月楼上的小西隆宇目瞪口呆,一时竟分不清是己方枭鸟擅自出战、惹恼了大秦天使,还是大秦人居心叵测、一早做好了刀兵相见的准备。没等他回过神,平京城前已经乱作一团,侥幸逃过一劫的枭鸟俯冲向下,机头暗匣打开,锋利的箭头森然可见!

  小西隆宇吓了一跳,失声惊呼:“住手!先别放箭!”

  话音未落,密密麻麻的□□已经狂风骤雨般射落!

  大秦将士的反应可比小西隆宇快多了,几乎是在朱雀俯冲的刹那间,已经立起木车挡板——那挡板居然不是简单的硬木,里头夹带了半指厚的铁板,阻挡弹丸有些吃力,挡隔□□却是毫无问题。

  杨桢将马鞭一甩,毫不犹豫地跳上马车,待他钻进车厢,齐珩毫不犹豫地拉动机关,四壁挡板同时放下,硬木中同样夹带了铁板。周遭亲卫就地一滚,仗着马车底盘高,轻轻松松躲到车下,任凭枭鸟如何狂轰肆虐,依然伤不到半根汗毛。

  耳听得冰雹般的“笃笃”声密密匝匝响起,固若金汤的车身在箭雨下微微战栗,杨桢擦了把额头冷汗,未露惊容,先显出几分大战在即的兴奋:“你猜得没错,这帮东瀛人果然包藏祸心……幸好咱们准备充分,不然可就悬了!”

  齐珩未见喜色,反而皱了皱眉:“从之前的种种迹象看,小西隆宇确实是真心与朝廷和谈……我总觉得这枭鸟来得突然,不像他的手笔。”

  然而,不管是小西隆宇蓄谋已久,还是东瀛内部出现了分裂,当大秦铁骑亮出爪牙的一刻,便注定不能善了——枭鸟一轮□□还没射完,远处忽然响起穿透力极强的长唳声。

  朱雀到了!

  大秦立国百年,一直将朱雀视作横跨天穹的万里长城,除了在关宁城头,被东瀛枭鸟打了个措手不及,几乎是无往而不利。长唳声乍起,空中枭鸟如临大敌,登时舍了地面上的秦军,调转机头,主动迎上朱雀。

  机械驱动的□□你来我往,空中撒开一蓬箭雨,黑色与朱红色的长翼绞杀在一处,往来天风退避三舍。

  小西隆宇毕竟是悍将,再如何咬牙切齿,也知道议和已成妄谈。他一声令下,华服夹道的东瀛人丢掉花束、脱了和服,忙不迭攀上城头,当大秦铁骑飞驰到城下时,他们刚好架起铁炮。

  劈里啪啦的弹雨从天而降,大秦将士再如何凶猛,终究是□□凡胎,不能硬扛,只得暂且退避。

  所谓的“铁炮”并非火炮,而更类似于火铳。这种新式火铳传自于西洋人,几经改良,不仅射程远、杀伤大,而且操作简易,不易炸膛。虽然火铳尾巴上拖着一根碍事的火绳,和大秦最新式的燧发铳与连珠铳差了相当一段距离,不过拿来欺负欺负三寒人还是绰绰有余。

  从釜山到王都,从全罗道到平安道,东瀛人能所向披靡、长驱直入,这种新式铁炮功不可没。如今在平京城下,大秦铁骑同样尝到了铁炮的厉害,他们无意拿血肉之躯和铅子掰手腕,训练有素地撤下来。

  但这并不意味着靖安侯打算无功而返,趁着枭鸟被朱雀拦截的空当,他从齐晖手里接过千里眼,稍作观望,突然唤道:“赵徵!”

  赵徵原是江南军副将,驻守东南多年,没少跟东瀛人打交道,在杨桢和齐珩面前都挂了名。此次驰援三韩,两位统帅达成共识,将赵徵及其麾下的苍狼营从江南调至辽东,打算合大秦南北驻军之力,请东瀛人喝上一壶。

  赵徵自知这一役干系重大,早在摩拳擦掌,闻言,他策马上前,跃跃欲试:“齐帅,有何吩咐?”

  齐珩从杨桢手里夺过马鞭,遥遥一指城北:“此地名为牡丹峰,乃是平京城的至高之地——你可有把握?”

  赵徵眼睛倏亮,毫不犹豫:“末将领命,定要拿倭寇的人头给您下酒!”

  齐珩:“……”

  那还是算了吧,他真不好这口。

  齐珩与杨桢性格不同、打仗路数也迥异,却在推演全盘时得出一个心照不宣的结论:欲下平京,先克北城——这个北城就是牡丹峰!

  此际正值三九隆冬,平京左近滴水成冰,牡丹峰上一片枯黄,依稀可见条石垒成的要塞堡垒。堡垒三面设有垛墙,墙上开出蜂窝状的小孔,一旦战端起,守军便可从小孔处探出铁炮,居高俯击。

  “牡丹峰是平京城至高之地,又有北城环卫四周,你想拿下是题中之义,”杨桢沉吟道,“赵徵麾下步兵战力确实不俗,却只有三千人,况且牡丹峰易守难攻,只靠他单兵作战,怕是不轻松。”

  他话说得委婉,齐珩却心知肚明,何止不轻松?伤亡惨重已是意料之中。

  然而靖安侯不慌不忙,笑着拍了拍杨统帅肩膀:“放心,只是稍作试探,不急于一时。”

  杨桢微一皱眉,齐珩已经转头问道:“三韩兵将何在?”

  齐晖刚从马车底下爬出来,滚了一头一脸的灰土,闻言忙道:“就跟在后头,相距不足半里。”

  齐珩复盘过三韩战事,对当地守军的溃败速度叹为观止。他和杨桢一样不信任三韩人,尽管领议政柳云见紧急征召了一万大军,齐珩却只挑选了三千人,命他们跟随殿后。

  如今,这三千人派上了用场。

  “令三韩防御使郑闵贤与金承瑞攻打南门含邱门,”齐珩断然道,“不求他们拿下城门,只要能拖住倭寇半刻,就算完成任务。”

  杨桢神色古怪:“你确定?”

  齐珩诧异地看了他一眼:“这有什么不确定的?”

  杨桢没说话,有样学样地拍了拍他肩膀,给了靖安侯一个“我不说话,你自己领会”的眼神。

  很快,齐珩就明白了杨桢的意思——他已经把要求放得很低,奈何还是高估了三韩军队的作战能力,别说攻城略地,三韩人刚摸到墙根底下,就被城头暴雨梨花似的□□击退了……东瀛人连铁炮都不稀罕用!

  更令人发指的是,东瀛人大约是觉得三韩这个软柿子太好捏,直接从东侧瓮城绕了出去,一通狂轰猛攻,竟是抄了三韩军后路,将这三千人当饺子包圆了!三韩军队本就吓破了胆,眼看东瀛人来势汹汹,哪还有丁点战意?当即将刀兵一丢,哭着喊着往后跑。

  若非大秦铁骑救援及时,这两位防御使已经在平京城下“以身殉国”了。

  这一仗刷新了靖安侯了对三韩军的认知,也让据守平京的东瀛人松了口气——虽然大秦军队不好惹,三韩却是烂泥扶不上墙,只要他们固守城池,耗到大秦粮草殆尽、信心消磨,秦军自然会主动撤兵。

  大部分东瀛将领都是这样认为的,除了两个人:一个是平京城守将小西隆宇,另一个就是徐恩允。

  正月初六,大秦与东瀛在小规模的短兵相接中结束了对彼此的试探,除了强攻牡丹峰的江南军所部取得反击成效,其余各处都被东瀛人击退。危机暂告解除,小西隆宇的脸色却不怎么好看,当晚回了风月楼,他将徐恩允叫到面前,二话不说,先将一只茶盏恶狠狠地掷出。

  徐恩允伫立原地,不闪不避,任由茶盏擦过脸颊。滚烫的茶水泼了他半身,这人却似被清风拂了满面,依照东瀛人的礼数,不慌不忙地顿首道:“将军,怎么火气这么大?”

  小西隆宇恶狠狠地瞪着他,愤怒冲昏了头脑,让他甚至忘记自己属于“商人”的那部分,他将“油滑精明”的面具踩在脚下,“呛啷”一声拔出长刀,毫不留情地架上徐恩允颈间:“是你!”

  徐恩允没跟他打马虎眼,坦然道:“是我!”

  小西隆宇咬牙切齿:“是你引来了枭鸟……你从一开始就想杀了大秦敕封使,你在故意引战,你让我这几个月来的努力和心血全都化为了泡影!”

  “不是我让将军的心血化为泡影,”徐恩允不卑不亢,“是大秦人居心叵测,从一开始就没想跟您和谈。”

  小西隆宇目眦欲裂,冰冷的刀锋反射出他气急败坏的面孔。

  “您还没看明白吗?那些所谓的‘敕封使’随身携带兵刃,甚至还有火箭战车这样的大杀器——他们想做什么?仅仅为了自保吗?”徐恩允用苍白的手指推开□□,镇定自若地说道,“还有大秦的骑兵和朱雀,为什么来得这么快?因为他们打从一开始就跟在‘敕封仪仗’后面,单等靖安侯赚开平京城门,便要大举进攻!”

  小西隆宇胸口剧烈起伏,杀机在眼底倏忽闪现。徐恩允浑若未觉,一步步逼上前去:“将军,我一早告诉过你,齐珩是个非常狡猾的人,他不懂得妥协也从不吃亏,当大秦朝廷命他领兵赶赴三韩的一刻,就是将东瀛当成了陷阱中的困兽!”

  说话间,徐恩允与小西隆宇相距不过三步,甚至能看清对方瞳仁中自己狰狞的面孔:“您只有两个选择:要么,杀出一条生路;要么,等着被剥皮吃肉!”

  小西隆宇与他对视须臾,像是被抽了脊梁骨,踉跄后退两步,颓然瘫倒在座榻上。

  徐恩允步步紧逼:“将军,秦军今日虽未发动大举进攻,可箭已上弦,鏖战只在朝夕间。唯今之计,您须得早做打算!”

  小西隆宇用手指划拉着矮案,在令人牙碜的“喀拉”声里问道:“什么打算?”

  “据在下所知,平光秀将军身边的参谋一早断言,当以三韩王都为防守重心,王都以西修筑堡垒,既可节次抵抗,又能缩短补给线,”徐恩允侃侃而谈,“至于三韩西部——也就是将军所占据的平安道,如今并不具备夺取的时机。”

  小西隆宇想都不想,用一句粗口怼了回去:“你放屁!”

  徐恩允早已猜到他会是这个反应,微微叹了口气。

  其实类似的话,不是没人对小西隆宇说过,却都被挡了回来,理由很简单:三韩西部,乃至平京城,都是小西隆宇所部打下来的,也是他在三韩的大本营,要他放弃这块地盘,跟逼着他吐出吞进嘴里的肉有什么分别?

  小西隆宇锱铢必较的性格在这一刻发挥得淋漓尽致,徐恩允情知跟这商户出身的悍将说不通,只能放缓了语气:“将军若不肯弃城南遁,便只能加固城防,做好死守的准备。依在下对靖安侯的了解,不出三日,秦军必定大举攻城!”

  小西隆宇面颊抽搐,突然大喝一声:“来人!”

  候在厅外的玄诲和尚快步而入,跪坐顿首:“将军,有何吩咐?”

  小西隆宇摩挲着刀鞘花纹,半晌沉声道:“再往上/国驻地派遣使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