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玖小说>古代言情>禽兽王朝>第21章

  好一会儿,阳渊才明白宇文羿言下的意思,那过于灼热的目光本是令他下意识要回避的,可宇文羿言语中的另一层意思却又令他恋恋不舍。他眼底忽然涌现出一种酸涩的涨痛,似想泪如雨下,留存思量的神志却又令他不至于如此。

  他知道宇文羿将要许他的是什么,一个周人的身份,使他终于不再是无家可归的人,可他,他当真是无家可归吗,万里之外,他分明还有着亲人。

  他的哥哥,那谪仙般风华耀世的如玉人。回忆的甜蜜此刻却牵扯着更深的伤痛,他这些年夜不能寐的惶恐叫嚣着,万里之外的高行并不能分担他的痛苦与孤寂,从今往后除了虚无缥缈的思念,他也再不能从他身上得到任何东西。

  那种遥远而不可握住的无力令他心脏不能呼吸般痛苦,而身前宇文羿的手是他能稳稳握住的,他的体温可以温暖自己,他帝王的权柄能让他于脚下的土壤扎根落地。心底最柔软之处为那诱惑狠狠戳动,他感到脸颊终于划过无可抑制的冰凉,而宇文羿捧着他的脸颊,一点点为他拭去泪水。他是帝王之尊,亦有如此温柔的时候。

  一点短暂的冲动在此刻占据了他脑海,他反手握住宇文羿的手,垂下眼睛亲吻他的指尖,而后慢慢伏在他怀里。

  “我是周人。”他说,借着这一刻的心中的旖旎柔情迫使自己不要给天明之后留下后悔的余地,“我所爱的人是周人,我,我也是周人。”

  他脸庞不住颤抖,泪水也更肆无忌惮,那是一种斩断过往、如同割去自己骨肉血脉般的残忍,而宇文羿只以为他是喜极而泣。他抓住阳渊的手,带他进了那旁人从不能踏入的内殿,解开了他的衣带与裳袍。

  殿内灯火令黑夜如若白昼,用以蔽体的衣物一件件为人剥离,赤裸相对之间,最真实的自己似乎无从掩蔽。他感受到宇文羿的亲吻,那烙于身体的狂乱逐渐刺激起他的情欲,而他抬起手,描画宇文羿的眉眼,告诉自己要记得这是今后他所要爱的人和所要习惯乃至食髓知味的事情。

  醉酒后的身体是滚烫的,阳渊的总是掩盖在玄黑衣衫下的身体是一种光泽的白皙,触摸起来的坚硬线条分外迷人,尤其是在他予取予求之时。宇文羿灼热的情欲以如愿以偿后的兴奋和少年人的血气方刚释放,而阳渊却是沉默甚至平静的,除却醉后的微红,他竟似如被收敛魂魄的塑像,漆黑的眼睛注视着他,却似乎并没有他的倒影。

  “阿渊。”他叫了他的名字,而阳渊抬起手,一点点描摹他的眉眼。他在辨认他吗,需要提醒自己在与何人欢好,是因他想要记住此刻,还是为了对抗自己纷飞的思绪?

  他并没有太多的时间去思考这件事,因为在他的侍弄下阳渊的呼吸也开始急促,修长的双腿夹住他的腰肢,胯间昂扬的物事亦抵住他小腹------他的入口是干涩的,紧的不可思议,待张开后却又高热滚烫,包裹着他痛快得几乎能令他醉死在这里。“叫朕的名字。”他掰过阳渊的脸,急促地要求着,阳渊有些空洞的眼神转动了些,似乎在努力寻思他该如何作答,过了会儿,他歪了歪头,唤道:“阿羿。”

  他这样竟有些赤诚的可爱,因此宇文羿决定原谅他居然没有第一时刻把他的名字叫出来。他亲吻了阳渊的额头,顺着他鼻梁欲到唇齿间与其纠缠,不想阳渊却又唤了声他的名字。

  阿羿,阿羿,很多人都这样唤他,他却从未觉得那称呼能如此刻般令他兴奋与愉快,缠着他心扉几不能教他呼吸。这个他从第一眼见到便恋恋不忘的人,这个令他牵肠挂肚数年的人,他与他在落魄的时候互相扶持,如今又接受了他本以为可能得不到回应的心意。他握住了稍纵即逝的露水,抓住了飘忽不定的浮云,从今往后他们生前同拥罗衾,死后同穴而眠,千秋过后史书工笔,都将并肩而立--------那与他共为鱼水的荣耀,他从来只愿给阳渊。

  “我什么都会给你。”他眷恋地亲吻着阳渊的嘴唇,为那迷人的棱角着迷不已,“王侯之位,汗青之名,只要你陪在我身边,都触手可及。”他夹紧了双腿,看到阳渊因痛苦皱紧了眉头,却只余下想要知道答案的急迫,“你会辜负朕吗?”

  你会不会辜负我的心意,会不会离开我......

  他的回答有一瞬的空音,并未得到阳渊不假思索的回应,他略有些愠怒地注视着阳渊的脸孔,却见他回拢了神色,在这瞬间找回了清明:

  “我不会离开你,可你要相信我。”他说,望着宇文羿的目光看上去却似剥去蚌壳的脆弱,已然将心底的隐秘全然揭开,为将要为人拿捏的脆弱而略有惶恐,只那孤决一赌的勇气使他的声音听起来,却又是郑重其事的一字一句,“只要你相信我,教我知晓你所在的地方便是我的立身之地......我一定不会离开你。”

  次日醒来见颠龙倒凤后狼藉痕迹,犹若身在云间雾里。身侧宇文羿眉目犹带事后的缱绻春情,令他意识到昨夜之事并非幻梦。

  他心底仍有些恍惚,自床榻边铜镜中与镜中的自己对望,犹有些迷茫自己从今往后便不再是孑然一身。身侧的宇文羿从背后抱着他,柔声道:“阿渊,你二十了。”

  阳渊一怔,下意识颔首,宇文羿靠他更近了些,以手指划拉着他背脊的线条:“你二十了,该加冠取字了。”

  他今年虚岁二十,确实是该加冠取字的时候,只是.......

  “我父母族人俱已离世,谁给我取字?”他微微低下头,想到了其中关节,轻轻捻着宇文羿的手,“陛下吗?”

  宇文羿笑而不言。他披衣起身,喝令道:“把朕给阳统领准备的衣冠拿来!”

  内侍早有准备,不多时便呈上了,阳渊见那冕冠,脸色微微一变。

  北周贵族多为鲜卑出身,虽汉化多年,也并非将习俗学了全套,冠礼加三冠便只留了一冠,有爵位者以受冠者爵位制冕。他本只该用用五旒毳冕,宇文羿为他准备的却是九旒衮冕。

  那是王公的礼制。

  阳渊一时心绪震震,竟有些不知该如何是好,而宇文羿目光沉沉,命内侍道:“服侍阳统领穿衣。”

  玄色衮服加身,那比阳渊惯穿的服色要华丽厚重许多,于此隆重中其眉宇间淡淡的慵懒漠然也因此收束,呈现出庄重的贵气来。宇文羿眯起眼,手指一点点抚摸过阳渊墨画的眉目,另一壁却高声道:“朕,朕为你取字重源,重合之重,渊源之源......往后别人如此唤你一次,便知晓一次朕对你的厚爱。”

  “朕终有一日会许你列位公卿。”他将衮冕置于阳渊发顶,喃喃道,“朕会给你信任,给你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尊荣,如若有一天朕一统天下,那日月所照,江河所至,何处不是你安身立命的土地?重源。”

  阳渊隔着九旒白玉珠静静地看着他。盛大热烈,恢弘浩渺,那是帝王的爱情。

  怎不让人留恋,又怎不让人动心?

  “臣但愿有此日,天下大同,九州一统,再无血脉国别之隔。”他俯首跪拜,亲吻着宇文羿的指尖,克制着心底微微的酸涩与惶恐,“只若要兴刀兵,并不在此时。百姓乏力,而条令冗杂,宜缓缓图之。”

  “是。”宇文羿略觉扫兴,见阳渊眉目间踌躇满志的飞扬神采,却又觉得那是有道理的。那一瞬天日破晓,窗纱流昀,宇文羿因那刺目光线微微眯眼,却着实感到此生无憾的欢欣。

  爱一个帝王并不难。

  你只需要在忠诚之外,对他多几分忠诚与亲密,且记住臣子的身份,使自己处于一种可以抽身而出的安全,如此呈露出来,便自是情深义重,彼此沉湎其中,皆感到由衷的愉快。

  齐帝徽登基一年后暴毙,太子桓登基,本是趁虚而入的好机会,但成钦皇后遗命由琅琊王珩摄政,北周上下对用兵北齐亦颇为犹豫。念及此,宇文羿下旨巡视各州,意在探明各地状况,并昭告国内天子权威。

  “朕会在晋州停驾一月,届时你便改换装扮,秘密将你父亲改葬罢。”宇文羿冲他眨眨眼,“人带少些,免得打眼------也莫要耽搁太久了。”

  “不会的。”他轻声说,出口后声音却有些空落,隐隐有不稳当的预感。而宇文羿的亲吻很快令他不再细思其中的关结,他勾住宇文羿的脖颈,身体熟练地沉湎于情欲。

  再踏入晋阳,心境却已然同昔日全然不同,昔年任人宰割,如今却至少能决断阿爹的身后事。他扮作客商,只说是叶落归根,在当地打听何处为风水宝地,却不想在置办的时候遇到了麻烦。

  有北齐的贵人也在此处,查验他通关文书发觉是伪造,欲将他就地正法,危机时刻,阳渊死死抵住刀锋,神情却仍镇定自若:“若我不过是一客商,期望伪造文书以图利,那熙熙攘攘,皆为利来,若护我性命,我不吝答谢千金;若我乃细作刺客,那若是在此杀了我岂不可惜,不妨将我押解到贵人面前,盘问我所知的秘辛图谋?”

  那人细想,也觉有理,命人搜过他身后便将他缚住押往营帐内。他心下嗟叹,一路盘算该如何脱身,待进入营地,看见那列队的旗帜,却在震惊之外,慢慢浮出惊喜。

  那是琅琊王的旌旗。高行,高行会不会在这里?

  彼时是北齐承光二年,二十四岁的高行已经换了名字,轮廓五官已然全是成年男子的俊美与锐利,他自帐外看到他,讶异过后便令押解他的人给他松绑。

  “殿下.......”那人讶异,而高珩见他不动,竟是亲自俯下身解开了捆绑他的绳索。

  “怎么来晋阳了?”他轻声问,他活动了下手腕,回复道,“北周皇帝陛下巡视晋州,允我带阿爹的棺椁到晋阳改葬。”他抬眸看向他,状若无知道,“那行哥呢?”

  “亦是为改葬之事。”高珩低声道。

  他们一时寂寂,这一刻的不吻而合,倒像是心有灵犀一般。“是很好的事。”他轻笑,却又倍绝怅然,“阿爹应当都想不到能有今日。”

  “他们本就是夫妻,黄泉相见,必已破镜重圆。”高珩凝望着阳渊的眉目,忽得道,“阿渊,你来了齐地,还会回北周吗?”

  来了齐地,来到高珩身边,那他还要回北周吗?

  他心底立刻浮现出一个确凿的答案,而这个确凿的答案浮现一丝雀跃的悸动又令他感受到罪恶与羞惭。他偏头看着高珩,却是望着他眼睛笑道:“那行哥若要我回去,是要我主动投敌、承担叛国之名,还是要把我抓回去?”

  高珩一怔。

  他秀丽的眉目因此呈现出一种呆滞与不解,便连那睫毛眨动的速度都缓了好些,这一刻他们的对望是有些渐渐浮起的剑拔弩张意味的,而打破这一切的是孩子的声音:“舅舅?”

  他们同时回过头,看到一个六七岁的孩子从营帐里揉着眼睛出来,小跑到高珩怀里,说是醒来见不到舅舅担心,自然见到舅舅就好了。

  他辫发短衣,五官同高珩相似至极,瓷白的脸颊在夜半有一种耀眼的光彩,漂亮得叫人移不开眼睛。阳渊目不转睛地盯着他,而那个孩子察觉到他身后的目光,困惑地转过头。

  “你是谁?”他用那双漆黑的眼睛看着他,高珩摸了摸他的头发,那一瞬清冷的眉目里有着温柔地光彩,“阿映,叫二舅。”

  “二舅。”卫映脆生生道,毫不怕生地顺应阳渊伸出的手臂,埋首在他怀中蹭了蹭。阳渊的心软得一塌糊涂,实在觉得这个六七岁的孩子委实是个该教人疼爱与逗弄的人,像是西域来的白猫儿,便连偶尔扰向你的爪子也是可爱的。阳渊逗他说着话,他听话地应着,不多时却又困倦地打起了哈欠,“睡吧。”他抓着卫映的手心扰了扰,爱怜地亲了亲他的发顶,卫映不耐地抽出了手,却依他言在他怀里睡去。

  他睡去的样子也是极可爱的,他恋恋不舍,舍不得挪开自己的视线,好一会儿才察觉到亦有另一道视线在凝望着他。

  他既觉得刺眼,又有些享受着目光的注视。须臾,他自怀中掏出一个小小的玉瓶,塞到高行掌中。

  “何物?”高行问。

  “从西域胡商那里寻来的闭气之药,想着寻个机会给你。”

  “诓我。”高珩一笑,“你怎知我在晋阳?”

  “行哥摸摸瓶身。”

  高珩闻言,果真摸了摸那玉瓶,瓶身以精巧工艺刻着“太广雁门,承光晋阳”八个字。他心下洞明,而阳渊轻抬下颌:“不必知晓行哥在哪里,只要寻个机会行贿晋阳当地守官,道此物珍奇,敬献邺城必得万金之赏,不就送得到行哥那里?”

  而高行看得到那八个字,也必然能明白那是他送的东西。

  “却也是要看机缘的。若是没送到我手里,倒可惜了你的心思。”高珩将那玉瓶收入怀中,似笑非笑,“所以你是向孤行贿了?”

  “行哥......”阳渊怔住,而高珩合目,道,“你不愿同我回邺城,我何必强迫你?我会派车架,护送你回北周。”

  不论他心中是否有过矛盾纠结与令他感到负罪的欲望,当高珩做出这个决定后他便知晓自己将没有挑明那丝暧昧的余地,因而也唯有顺应他的言语与安排。

  一夜的行路中他怎样都无法入睡,天明下车,却见宇文羿已经立在了车边。

  他形容很憔悴,显然也是一夜未睡,一见到他下车便上前拥住他,半晌不发一言。温存的静谧过后,他听到宇文羿问他:“他为什么放你回来?”

  “我向琅琊王殿下表明身份,他不欲与北周交恶,便决意当此事未发生过。”他早已想好说辞,信口答道,潜意识的他想要隐瞒他与高行更深刻而暧昧的那层关系,那是独属于他们的秘密,他并不想让旁人知晓。

  “只是不欲与北周交恶吗?”宇文羿犹自追问,阳渊轻轻推开他,反过来诘问道,“当然也因着我曾同他见过几次,好歹知晓些底细------不然我没带着官印,说我是你身边的近臣,他便会信吗?”

  这一瞬间的静谧便不比方才温存了,阳渊心中有些空,对宇文羿不辨喜怒的目光略觉惴惴不安,而他再开口,说的话竟然是:“这是谁的头发?”

  他伸出手指,自阳渊腰间玉带间勾出一根发丝,阳渊心一沉,知晓那应当是卫映的头发,他抱着他逗弄时勾在玉带上的。

  他在想着他该如何向宇文羿解释这是根孩子的头发,并尽量淡化他与卫映的接触中亲密的色彩,而宇文羿只默默将那丝头发勾下扔到了地上,淡淡道:“许是你忧虑操劳,连累得头发都掉得多了。”

  阳渊的心旋即放下来,竟有些长舒了口气的放快,不必多加解释自是好事,而若是因着宇文羿的信任,那便更令他觉得慰藉与温暖,使他能将因遇到高珩而挑动的心绪再度平复下去。他重新抬起眼睛,那双目有着他们亲密欢乐时的盈盈色彩:“那什么能教我不操劳呢?”

  宇文羿知晓他的意思,上前亲吻着他的脸颊,许是因为思念与焦虑,他的动作粗暴许多。

  那几日的插曲在他们刻意的遗忘下再不提及,而回到长安后,宇文羿即下旨改元建昌,下六诏改制,旨在令国富兵强。

  而掀起最大风波还是建昌三年的灭佛之令,一时间万民齐哭,重臣中有笃信佛道者更屡屡劝诫,宇文羿此时虽已在朝堂上树立威望,见了这阵仗却也有些无措。

  这样的无措是不会在朝臣面前表现的,而是他内心中有了迟疑,行事便不再决断。他并不会易辙自己已经下定的决心,只是需要一个人来抚平他心上的波澜。因此在他提及此事后,阳渊起身拜道:“灭佛之势已成,此时改弦易辙,朝臣便以为可挟势逼迫陛下,岂不是叫往后政令再难出宫?”

  宇文羿深以为然,面上却仍有顾虑之色:“可此间虽有浑水摸鱼之徒,亦不无真心崇佛之人,朕若是不加顾及,未免寒人心。”

  他起身下拜:“那便让臣做陛下刀锋罢。”

  是日帝亲临京郊焚大安国寺,寺内百余佛像俱付之一炬,寺中僧侣俱被勒令还俗,不从者皆为阳渊亲斩。此事传出后,更为直白的恨意便倾泄到阳渊身上,殿中,宇文羿将一卷奏折掷于地上,笑语道:“重源,你是惑帝心之奸佞了。”

  “奸佞冤枉,帝心也非我惑得。”他犹自布棋局,对此不以为意,宇文羿嗤笑,拿棋子敲了敲,“还说你无德无才,忝居将军位------你是许久没有带兵了。”

  他一怔,而宇文羿仍含笑:“他们污你名声,不过是因为你没有功业威望相称。而朕也委实希望,千秋之后,你同朕是青山松柏。”

  随着宇文羿声望日隆,曾与他唇齿相依的宇文宗室与关陇贵族便同他关系日益微妙,而宇文羿也并不甘于受制于人。元太后去世后,故魏元氏也与皇帝关系暧昧,如今正是宇文羿急于培养自己嫡系的时候。

  宇文羿是让他伐陈,取淮南之地,以图来日直取南朝。

  他寄予厚望,他亦甘愿效劳。

  他声威最盛是在建昌五年:白衣渡江,直取襄阳,又以此为踞直捣建康兵临城下,陈主惶惶,愿割三郡并贡岁币,阳渊才罢兵而去。

  南陈自此畏周如虎,阳渊之名更可止江东儿啼,回长安后他同宇文羿大醉,贪欢过后,神志早已不清明,冥冥之间,他听到宇文羿的声音忽远忽近,似云里梦中:“南北水陆,竟无战事能难倒你,你这样世无其二的人物竟为朕所有,每每想到,皆欣喜不已。”

  “怎敢妄称世无其二?”他靠在宇文羿怀中,眼神却飘忽望向窗外的明月,“世家自有人韬略胜我。”

  “何人?”宇文羿的声音带了些期待,阳渊撑着他,眼底笑意愈痴,“北齐琅琊王......行哥,他才是当真的惊才绝艳。”

  阳渊醒来之后并未记起自己酒后所言,而此后宇文羿要他留在长安陪伴他他也未起疑虑。德隆二年,突厥陈兵北境,与此同时北齐亦虎视眈眈,宇文羿问他当如何,他回答的是联齐伐突。

  “突厥乃敌,北齐便不是敌?”宇文羿落子。

  “边民无辜。”阳渊摇摇头,“突厥以劫掠为生,周齐每每交战,突厥必趁虚而入图利,为苍生计,自当联齐伐突。”

  “重源果真爱兵民如子。”宇文羿举起棋子,日光透过半透明的玉石,映照着他辨不清喜怒的眼睛,“如此看来,突厥才当是心腹大患,此番良机,不若重源替朕走一趟,与琅琊王议结盟伐突之事罢。”

  宇文羿递了国书,高珩很快回信,道亦有此意,与北周约于狮城。

  他望着国书之上高珩的字迹,眼前朦胧间似乎有影影绰绰的过往光影,那样的悸动却并没有如数年前那般只消想想便足以摧心。

  已经十几年了。

  去狮城的路上他以为他已然记不清高珩的容貌,可望见他的那一瞬过往的记忆仍纷至沓来,并令他感受到一股宾至如归的暖意。“许久不见,琅琊王殿下。”他对高珩道,控缰的手未曾有半分松颤,高珩似乎微有震惊,须臾之后仍行礼如仪,宴席之间,他谈笑风生,而高珩微有恍神。

  他始终没有对结盟之事表达明确的态度。夜半,阳渊念及此事心中微急,索性披衣起身,执灯叩了高珩的房门。

  盛夏夜风大作,高珩跣足散发,眼神犹迷茫惊措,阳渊倚在门边,天然带笑的眉眼仍神采飞扬:“外头风大,你要我一直在那里守着吗?”他慢慢倾身,嘴角的笑意也一点点变得讨巧又乖顺,“行哥?”

  高珩没有说话,只是示意他进来。

  他桌案上摆着一盘葡萄,色泽鲜亮异常,却只动了几颗,阳渊在长安便极喜欢葡萄,坐下后说了几句话,便伸手剥起葡萄来,等他这一面圆润饱满的葡萄都剥完了,他却发现对面的高珩也在慢慢剥着葡萄,淡绿色的果肉晶莹诱人,一颗颗排在边上。

  “给你剥的,拿去吃吧。”高珩轻声道,“我不喜欢吃。”

  他应当是真的不喜欢,可给他剥又是另一个意思。“你手指脏了。”阳渊说,凝视他指尖,总觉得那玉白之色上本不该沾染这黏腻汁水。

  “你还说我?”高珩反而笑了,生冷中又带着点放松下来的暖意,“阿映也喜欢吃葡萄,又不让下人帮他剥,每次吃完也和你一样,指甲盖里都是。”

  他反应了一下才想起阿映是谁,当年那个六七岁的漂亮孩子,如今应当已然是翩翩少年了:“那阿映现下有官职了吗?”

  “是做他三叔的副将,正守在朔北。”

  “那倒巧。”他意识到这是个机会,“若是盟约未成,北周伐齐,必过朔北,指不定我便要和我好外甥对上了。”

  高珩笑容微僵。

  他眼中的暖意渐渐凝滞下来,继而又涌起审视与警惕:“你殷勤太过。”他说,“国书中谈及条件过于优厚,焉知北周祸心?”

  “非我殷勤,结盟乃陛下诚心。”阳渊道,“永嘉后天下大乱,无享国百年之朝,时至今日突厥仍为祸北朝,历代皆需屯重兵于边关。齐周代魏后,两国每每交战,突厥必乘虚而入、劫掠边民,一直令人心中忧患,现下突厥又犯,齐周应先共御外敌,而后争夺天下,才可护佑两国黎民。”

  他身体向前微倾,手指触碰到高珩的冰凉的指尖:“陛下和我,自然不会永远甘于黄河以西半壁江山,可若要逐鹿,也合该先围起猎场!”

  窗纱间夜风大作,他握着他的手,眼神坦诚恳切,是将满心的诚恳都捧在了他面前让他查验审视。高珩侧开脸,声音犹自淡漠:“所言种种,皆无凭据,我同北周皇帝陛下素昧平生,只闻他弑亲弑臣、神佛不认,乃薄情寡义之人------如何得信呢?”

  “我以性命担保。”阳渊道,他并没有觉得高珩所言是对宇文羿的冒犯,或许是他身在北齐,认知如此情有可原,亦或是心底最深处,他本就认定高珩一言一行都是无可指摘的,“宗亲尾大不掉,僧侣不事生产,皆为国之沉痨,陛下有承担后世骂名觉悟,亦有大破大立之胆魄,我乃降臣之子,北齐宗亲,他仍放心我手握重兵,委以柱国高位。”他定定一望,唇齿开合,“故敢于同北齐重修旧好,韬略气度,怎会不得信?”

  他清楚地看到高珩眼中的动摇之色,心下大喜,而高珩再抬眸时,脸色仍若无悲无喜:“北周建昌六年,周帝颁诏以明经举仕,初时雷霆万钧,后却不了了之,行政令者初时进位宰辅,然稍有不利,便轻言妄杀,如此反复,并非雄才大略,倒有刚愎自用之嫌。气度海涵,并不得见。”

  “取仕之道牵扯众多,而国事总有轻重缓急。”阳渊想起他和宇文羿围绕此事的几番争吵,面上不免也掠过黯然之色,怕被高珩觉察异样,仍飞速换了笑色,“而大战将至,陛下既已下定决心,便断不会再有迟疑,我日日在他近侧,莫不知此甚深?”

  “近侧?”高珩一怔。

  阳渊笑容微微尴尬,倒一时间有些不知如何向高珩解释,甚至想找了理由诓骗过去,转念一想,又觉现下欺瞒,高珩若有察觉,自己诸番言论便都不得信,而他同宇文羿的情事亦未有不可说之处------

  “我同陛下有夫妻之实。”他竭力想云淡风轻写,望见高珩的眼眸却总有些羞惭乃至逃避,脸上发红发烫,可因此想及那些旖旎情事,心中亦不自觉柔软,“行哥远在邺城,自是未有听说,可我同他既是相得君臣,亦是恩爱眷侣,他是何脾性、有无诚意,我会全然不知?”

  “我并不欲在外患未除之前,便同亲人挥刀相向------行哥莫不信?”

  他在说这话时应当眼神并不专注,只是高珩同样为此惊怔,才未察觉他异样,他听到高珩开口,声音幽幽轻渺:“所以那年在晋阳,你不同我走,便是为了宇文羿。”

  “是。他待我情深义重,令我在世上有功可建、有家可依......我焉能不提携玉龙为君死?”他眼前微微湿润,心中不知为何空落而慌乱,预知着他将来可能的悔意,可他仍然固执地说出了他所想的话,“我同阿羿情比金坚,将来是要白头偕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