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日就是端午节了,今天有许多准备工作要做。

  吃过早饭,月笙和李乔就约着一起去山上割了一大捆新鲜艾草还有粽叶。割回来的艾草分成一小束一小束的,用草绳扎好,明天一早就挂在各个门窗、床角上。

  李轻舟今日就去撑了半天的船,下午就去捞鱼了,捞了四五网。按照月笙的吩咐,挑了肉多刺少的大鱼和三四寸长的刁子鱼带回家,其余的都放生了。又把前些日子下的鱼笼全收了,弄了一小筐河虾。

  因着天气有些热了,便先用清水将鱼虾都先养在了木盆木桶里,明早再起来处理。不过做晚饭的时候,月笙做了些鱼丸面、炸小鱼和虾饼给大家尝了尝味道。

  做鱼丸需要取一条肉多刺少的大鱼,刮鳞、去除内脏,用刀将鱼肉片成片,然后放进木盆里用干净的木棒捣成泥。加入番薯粉、胡椒粉、盐、鸡蛋清和匀,烧上一锅开水,将挤出的一个个小丸子放入滚开的水里煮透捞出。番薯粉镇上有卖,但月笙是自己拿了家里的番薯剁碎,经过淘洗、过滤、静置、暴晒多道工序制成的。用番薯粉做鱼丸还是月笙以前在娘家时自己尝试出来的,比面粉要紧致有弹性的多。

  虾饼则是将洗净的河虾去头去尾、剥壳,然后剁碎,和面粉,加入葱花等调味,捏成圆饼状,下油锅炸至金黄。

  炸小鱼就更简单了,三四寸的刁子鱼处理干净后,用盐、姜丝先腌制一刻钟,然后用面粉、做鱼丸剩下的蛋黄调好面糊,腌制好的刁子鱼裹上薄薄的一层面糊,下油锅炸至金黄捞出沥一下就好。

  月笙做的东西获得了全家人的一致好评。

  “月笙不仅手巧,心思也巧,这鱼肉做成丸子,紧致弹牙,还不用挑刺,明天肯定能卖得好。”陈秀云对月笙是赞不绝口。

  月笙做得这些,李家人是都没吃过的。他们家吃鱼吃虾,多数时候都是拿来煮汤,一来是厨艺有限,二来也是受家庭条件限制。有得吃就不错了,又怎么会费那个心思去琢磨些花样了,更别说还要用面粉、油这些金贵东西了。其实也不单单是李家,乡下大部分人家都是如此,自己不会打渔的,买条鱼都得深思熟虑。原本陈秀云看着月笙又是面粉又是油的,还有些心疼,但尝了味道后觉着也没什么了。做得这样好,明日肯定是能赚钱的,也不用太在意这些本钱。

  李轻舟也点点头,他常常往镇上跑,又经常卖鱼,比陈秀云了解的还多些。整个清河镇都没有摆摊卖鱼丸和虾饼的,至于饭馆里面他就不太清楚,但就算有应该也是不太多的。清河镇虽然临河,但也不是人人都像他一样会自己打渔、编鱼网和鱼笼,多数人还是买鱼吃,饭馆里的鱼也是从鱼贩子手里收。寻常人家买条鱼回去,大多也就是清蒸、红烧、炖汤,怕是少有人会费那个劲儿去骨去刺,再捣烂捏成丸子后煮着吃。月笙做得丸子味道好,又不怕卡着喉咙,老人小孩都能吃,应是好卖的。

  “想好怎么卖了吗?”就是这价格还是要先定好。

  “我想想,一斤鱼肉约摸能做二十一二个丸子,里面差不多要加一两番薯粉,鱼肉算两文钱一斤,番薯粉五文钱一斤,还有鸡蛋、调料什么的也要算上。一斤番薯粉能做十斤鱼肉,这样算下来的话,一斤鱼肉的本钱有差不多三文钱。就卖一文钱五个丸子吧,一斤鱼肉赚个一文钱。至于炸小鱼和虾饼,都用了面粉和油,就卖小鱼一文钱三条;虾不易得,虾饼就一文钱两个吧。”

  李轻舟跟着算了下,也觉得可行。一条鱼少说也有个四五斤,这样算下来做成鱼丸子,一条鱼就能卖差不多十六文,就算去除本钱也比卖鲜鱼划算。而且若是不考虑要卖鲜鱼的问题,相当于是净赚了十多文。炸小鱼和虾饼也是,主要就是面粉和油费钱,但油明天用过了之后自家还能吃,也不算浪费,按着月笙说的,也有得赚。

  “就是明天要早点起,收拾鱼虾要费些时间,晚上要把粽子先包好,明天早上起来直接煮。而且家里好像就一个小泥炉和双耳小锅。”

  “没事儿,泥炉和锅我等会儿去借。”

  “好,你和重山再弄些竹子回来做些竹签子和竹碗吧,免得带自家的碗,磕磕碰碰的,弄坏了就不好。”

  “嗯。”

  吃完饭,李轻舟兄弟两就出去借锅炉砍竹子了。月笙和陈秀云两人收拾完碗筷,就开始包粽子。糯米早就淘洗干净泡得微微发胀了。清河镇所在的地界都是吃的甜粽,但月笙看书时发现还有地方是吃咸棕的,以往端午他也做过,家里人都很是喜欢。所以这次他也做了甜咸两种,甜粽就是糯米和红枣或者红豆加入少量糖混合之后用粽叶包上。咸棕则需要将糯米加盐和酱油拌匀,取五花肉切厚丁,加入盐、酱油、姜丝等腌制约一刻钟。粽叶里先放一层糯米打底,然后放入两块腌好的五花肉,再盖上一层糯米后包好就行。后来月笙还用买回来的咸鸭蛋做了几个咸蛋黄粽子。为了方便区分,每种粽子都用不同颜色的线绑好。

  第二日寅时,月亮都还没落,一家人除了嫣嫣就都起了。月笙起来后,就先把自己做好的香囊和五彩络子送了出去。每个拿到的人都难掩欢喜,每个人的香囊都不一样,李轻舟的绣了河流和一只小船,李重山的是连绵的青山,陈秀云的是片片祥云,嫣嫣的则是各种颜色的花,背面都绣了平安二字,一看就是用了心的。之后又把备好的艾草挂上,院里、墙角都撒上雄黄,才开始准备要出摊的东西。

  一家人分工合作,李轻舟兄弟两杀鱼、捣鱼,月笙和陈秀云就处理河虾、煮粽子、调面糊,天光微亮时,才把所有东西都准备好。李轻舟先带了李重山和锅炉等器具去了镇上交了租占了地方,又跑以及了一趟回来接了月笙、嫣嫣和李乔。李乔是月笙叫来帮忙的,他们家就只摆摊卖粽子,有他娘和嫂子看着,不用他帮忙。月笙这边却还要捏丸子、做虾饼,就他和李重山便有些忙不过来。

  李轻舟今日是没法帮着摆摊的,今日多得是客要过河,说不定还有那些富家子女想要体验小舟的乐趣,运气好说不定能得不少赏钱,一日下来得个几两银子都有可能,李轻舟自是不会错过机会。

  到了镇上,河边果然支起了不少小摊,粽子、米花糖、油果子、包子、面条、混沌、油酥饼......叫卖声起伏不断,街上多了许多穿着艳丽,举止贵气的男男女女,人人腰间都挂着香囊,腕上戴着五彩绳,河面上停了好几条有着龙头、刻着龙纹的木舟。

  月笙先去了摊位上放置东西,又去他爹的肉铺上送了香囊、五彩络子和粽子,才重新回到摊位。李重山和李乔已经架好锅炉、生好火了,一锅热油,一锅热水。

  “乔乔,等会儿你就帮着炸炸小鱼和虾饼,小鱼在这个面糊里滚一下,放油锅里炸成金黄色就好,虾饼也不用手捏,你就拿那个大铁勺,舀个大半勺放油锅里就行。重山你就帮着收钱和看火,至于嫣嫣只要乖乖坐着当我们的小福星就好了。”月笙给每个人都分配了任务。

  李乔吞了吞口水,有些紧张,“堂嫂,我怕我做不来。”

  “没事儿,别紧张,就和你在家里做饭是一样的。我先看着你做几个,你自己尝尝味道。”

  左右现在还没人过来,月笙干脆指导着李乔每样做了几个。

  裹了面糊的小鱼和虾饼一下锅,油香味、鱼香味一下子就散开了,香味霸道,惹得旁边几个摊子的老板频频望了过来,偏偏李乔还一边啃着小鱼,一边口齿不清地说:“唔唔,堂嫂,你做得这个小鱼真好吃,香香脆脆的,虾饼也好吃,外酥里嫩。”

  大部分人早上都只喝了点稀粥、啃两个番薯,肚里压根没有油水,闻着这味儿哪还坐得住。

  “小兄弟,你们摊子上的东西怎么卖?”很快就有附近摊子的人过来问李重山。

  “炸小鱼一文钱三条,虾饼一文钱两个,鱼丸一文钱五个。”李重山按着月笙定好的回答。

  “虾饼里面真的有虾?”那胖呼呼的老板往盆里的面糊糊看了眼,没见着虾仁,有些怀疑。

  “那是自然,不然怎么叫虾饼,我们可不敢骗人。”月笙笑着答话。

  胖老板看着他们两个小哥儿、一个半大小子还带着个女童,应该也是不敢骗人的,便放心了些。而且他刚刚看着他们自己吃了,鱼和虾饼都不算小,价格也不贵,就不再犹豫。

  “那就给我来三条炸鱼,两个虾饼。”胖老板递给李重山两个铜板。

  “好嘞,炸鱼和虾饼有辣的和不辣的,您要哪种?”

  “要辣的。”

  “您稍等。”月笙帮着李乔给胖老板炸好了小鱼和虾饼,小鱼用竹筒装起来,虾饼则用粗竹签插上。

  胖老板接过东西,对这个小摊子更满意了,虽然看着都是些年轻人,没想到做生意还挺周到。

  “这就卖出去了?”李乔看着胖老板的背影,还有些迷糊。

  “嗯,所以说让你不要紧张,来客人了就按着我刚刚那样招呼就行。”

  李乔点点头,“我知道怎么做了,堂嫂。”

  “那我就去煮鱼丸了,你别担心,我会在一旁看着的,重山也在呢。”

  “嗯嗯。”李乔双眼放光,成功开张后,他现在觉得浑身都充满了干劲儿。

  这边胖老板一手托着竹筒,一手举着两个虾饼就回了摊子上。很快就有那离得近的人靠了过来,“味道咋样?好吃不?”

  胖老板没立马回答,啃了一口虾饼,外皮有些酥,里面还是软的,确实有一股河虾的鲜味,有咬了一口炸鱼,越嚼越香。等咽完嘴里的东西,胖老板才对着一脸期待的其他人点了点头,“味道不错!”

  其他人这才敢去到月笙的摊子询问。

  “给我来两文钱的炸鱼,一文钱的虾饼。”

  “我要两文钱的鱼丸。”

  “一文钱的炸鱼,不要辣。”

  “老板,我的鱼丸能不能给我炸一下?”

  摊子前站的人多了,自然会吸引更多的人,加上龙舟赛就要开始,街上的游人也多了起来,很快月笙他们的摊子前就围满了人。

  有人注意到了摊子旁木桶里放的粽子,“老板,你这儿还有粽子啊,那我再要两个粽子。”

  “红枣粽和红豆粽一文钱一个,肉粽和蛋黄粽四文钱一个,您要哪种?”李重山现在已经能自如的应对客人了。

  “粽子还能放肉和蛋黄吗?那好吃吗?”

  “您可以试试,肉粽和蛋黄粽不多,只有十个肉粽,五个蛋黄的。”

  “那我要一个肉粽,两个红枣的吧。”

  “给我一个蛋黄的。”

  随着龙舟赛的展开,来月笙他们摊子上买东西的越来越多。多数是带着小孩的,再就是些小厮、丫鬟打扮的,都是吃个新鲜。

  “不好意思啊,虾饼已经卖完了。”虾饼是最少的,也是最先卖完的。

  “啊,怎么就卖完了啊,那给我五个鱼丸吧。”

  最后月笙准备的所有东西到午时过就卖完了,还有些想吃的都没吃上,跟月笙他们抱怨了好一会儿。

  没了事儿做的几人也没急着回去,刚刚忙着赚钱,都没怎么玩呢。龙舟赛已经结束了,但是还有游船,游船很大,上面缀了鲜花,还有人奏乐和吟唱。

  一直到了傍晚时分,镇上才渐渐平静下来,李轻舟也结束了今天的载客,来接了几人回家。

  晚上,洗漱过后的月笙披散着头发,仅着亵衣亵裤,坐在桌边再次数起了铜板。

  “一个,两个……三百五十五个。”虽然回来时就已经当着家里人的面数过一次了,但月笙还是觉得怎么都数不够,这可是他自己赚得呢,而且娘亲还说不用交公,让他自己管着。

  这次摆摊,鱼是河里捞的,鸡蛋和番薯粉都是用的自家的,没花钱。另外还有面粉四斤,糯米三斤,给乔哥儿的工钱20文(原本是打算给五十文的,乔哥儿死活不要,最后拉扯一番,才收下了二十文),加上油盐酱醋、柴火、摊位钱什么的,算起来本钱差不多七十多个铜板,也就是说赚了有接近三百文。

  月笙拿红绳小心地将铜板一个个穿起来,颊边始终印着浅浅的梨涡。

  李轻舟看着月笙一脸小财迷的样就有些好笑,明明也不像是个缺钱的人,却偏爱数铜板。他拿了自己的荷包,“哐哐”几下倒在桌上,“我这里还有呢,都给你管着,你也数数。”

  “哇,你还有碎银呢!”

  “嗯,今日拉了些北边镇子的少爷,他们没怎么坐过船,高兴了就给了些赏银。”

  “我看看,一共有二两二钱零八个铜板呢,好厉害!”

  “唔,其实不止这些,还有几天撑船、卖鱼攒的,不过我今天买了点东西花了五百文。”

  “五百文?什么东西这么贵?”月笙瞪大了双眼,他一天才挣了三百个铜板,这人一下子就花了半两银子。

  李轻舟红着耳朵,支支吾吾不知道怎么说。

  “快说,到底买了什么东西?”月笙气呼呼地瞪他。

  李轻舟凑到月笙耳边小声说了几句,这下月笙也红了脸,他有些结结巴巴,“还,还有这种东西吗?真,真的有用?”

  “这么贵,应当是有用的吧。”李轻舟也不知道,他几天前就找人讨教过了,知道了这么个玩意儿,却没想到这么贵。今天运气好,几文到一两的赏钱得了不少,手头宽裕了些,他便去药馆买了一罐。

  李轻舟有些期待地望着月笙,“今晚试试,好不好?”

  月笙纠结了会儿,才嗫嚅着说:“那,那就试试吧。”。

  这一试就试了大半夜……

  ,

  --------------------

  想念以前经常吃的那家炸小鱼了。

  收藏摩多摩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