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玖小说>穿越重生>还是一篇水仙文>第141章

  但杏林馆和机关道他们都不一样,杏林馆虽是同一时间出来的,可真正壮大起来却是在巫沉凝加入之后。所以……

  易淮若有所思:“不是杏林馆,而是这第五个人是不成立什么门派的,他是‘游历’的?”

  燕奕歌看着两位老者,直接道:“按照历史以及从剑阁两处听来的故事,你们祖宗那一代都是在北戚,你们出现二十年后,北戚、西戚、南戚得到统一,统称为‘戚’,而统一的人,就出自北戚王室。”

  再过了两百多年快三百年,戚朝最后一任皇帝昏庸无能,任由宦官擅权,横征暴敛、苛捐杂税,百姓民不聊生、苦不堪言,于是各地起丨义,但又因为朝廷养的兵确实有些本事,尤其那位宦官是有军事头脑的,所以虽战乱不断,却始终未有个结果。

  就这么混乱了足足五年,朝廷奢靡,民间却快要成为地狱,当时天府都遭到不少人唾骂,百姓认为天府是朝堂的走狗,是天府的天师一直在帮助朝廷的兵,所以起丨义丨丨军们才会节节败退。

  也就是在混乱的第六年,戚朝的一名驻守边疆的外姓王举兵“造反”那日,这位宦官突然被刺杀,民间便纷纷说是上天的指引,那位外姓王一路从西而来,一路都未曾与人交手,路过的所有城门都向他敞开,直到到京城外,才与那宦官的旧部交手,打了一场漂亮到令人惊叹的胜仗,从此入主皇宫,戚也由此变为“龛”。

  “龛”这个字,据说是天赐的,说是这位开国皇帝进入城中时,明明日头正盛,却下了一场雨,洗去了满城的脏污与鲜血,雨停后地面的水痕干涸后就是一个“龛”字。

  “龛”这个字,意思是供奉神位的阁子或是石室。

  易淮最初进入游戏时听背景是“龛朝”时,就觉得这个字取得可能有些故事,但是当时只是把这里当游戏,《青云上》也说了,这是个中武,所以易淮琢磨着,没想过别的,就想会不会是有个什么“武神”。

  就是武功到巅峰了的那种武神。

  然而现在来看……

  他觉得这个“龛”都有几分耐人寻味起来。

  包括突然被刺杀的那名宦官,要知道在京中时,易淮还特意问过万生烟,毕竟他听来的都是些野史和民间故事,说得很神,和现代那种“天降正义”差不多。

  可在正史里,关于刺杀这名宦官的人是谁,也是个谜题。

  万生烟说有两个版本,一个版本是这个宦官身边的人被龛朝的开国皇帝买通了下的手,刚好给其造势——这个版本后来被删掉且不允许流传了;第二个则是说是江湖侠士蛰伏多年后找到了时机,毕竟那宦官被刺杀时,是在宫苑里猎兽作乐,当时他手里的弓出了些问题,便着人去换,偏巧林中又出现了异动,他命人去看,那时他身边难得地只有两个人,但这位宦官也是个高手。

  一击毙命,还是三条命,根本没有给其半点反应的时间,现场并无半点打斗痕迹——京中当时在朝或是那些赋闲的权贵皇亲,就没有这样的高手,只可能是江湖侠士。

  江湖人不愿背负盛名,故而没留下半点痕迹,就是一个“了事拂衣去,深藏功与名”,不是没可能。

  只是民间在当时把有能力做到这一点的江湖人猜了个遍,所有有本事的人都奇异默契地在那一天出现在了大众的视野里,且都距离京城最起码有个三日的脚程,所以才让人觉得奇怪。

  但反正在正史里是记载着一名神秘的江湖义士出手。

  而现在,易淮看着两位老者,几乎是肯定地说:“当年那个宦官是你们杀的。”

  天山山主:“……”

  机关道内门门主:“……”

  后者啧了声,别过头,又变成了那个臭脸老头,前者倒是神色未变,只是有些感叹:“两位这份才智,真是非常人所能及。”

  她没有否认:“的确是我们杀的,但不能说是我们,要论起来,是我们师祖的徒弟。”

  易淮哦了声,燕奕歌的表情看上去也有几分遗憾。

  这使得山主不得问了句:“怎么了?”

  易淮实话实说:“我还以为是你们呢,原来没活那么久啊。”

  两位:“……”

  机关道内门门主瞥他一眼,倒是不客气:“难怪你和燕奕歌能互相赏识,原是一路人。”

  易淮哪怕知道他口里的“赏识”是指什么,也仍旧客气地纠正:“我们这不叫‘赏识’,是喜欢,是白首偕老,生死与共……”

  还惦记着洗雪礼的天山山主轻咳了声,和气地打断了易淮,也拯救了开始感到燥的机关道内门门主:“燕公子,不知你是如何认为的,但我们是活不了那么久的。”

  “也够久了。”

  燕奕歌在她说的时候就瞬间算清楚了:“两百多年,就算平均来算,你们师祖和师祖徒弟也活了一百多年。更别说当时你们的师祖都还未传位,这些徒弟也还未出名……恐怕你们是第三代吧?”

  “……是。”

  天山山主轻叹一声:“我们修习的功法和传授给门内弟子的功法有些不同,是没有修改过的,因此我和老蒋都活了快两百年了,我们的师父也是突破瓶颈失败后去世的,不然燕庄主你们现在说不定还能见到他们,只是可能老态龙钟。”

  甚至都不用他们多说什么,易淮就用果然如此的语气说:“你们果然都是源自蓬莱,走的也还是所谓修仙的路子。”

  蒋老头是干脆抱着胸坐下了,抬抬下巴,一副你继续的模样:“我就说这小子…还有这小子身边这位,既然这小子带他一道,那便是能跟上他的人,如此这般,真不用我们说什么了,他怕是猜都猜完了。”

  天山山主虽对燕奕歌的头脑有一定的认知,但此次还是超出了预料,所以她默然了片刻后,才开口道:“那燕庄主、燕公子,不如你们来问吧,有何想问的、不知道的,直接问,问完后我们再在重要的事上做些补充,这样速度也快些。”

  易淮也觉得这样挺好,所以他先郑重、收了玩笑地问了句:“真的能修仙吗?”

  大概是因为世界不同,观念不同,所以他们都没想到易淮的第一个问题会是这个。两位老者皆是怔愣了下,最后是蒋老头皱皱眉:“能吧,反正据师祖所言,蓬莱是以修仙为目标的,但成没成我们毕竟也是第三代人了,并不知道详细,师祖也未曾与我们的师父说过太多关于蓬莱的事,只是说过是长生,至于修仙也是我们师父那一辈猜的,毕竟他们活了很长的时间……”

  “那你们的师祖,是违背蓬莱的意愿来到这的,还是受蓬莱的要求来的?”

  这个问题又让二人顿了下,天山山主苦笑了声,摇了摇头:“师祖并未跟我们说过。”

  易淮倒也不意外,只问了第三个问题:“那个国师,真是蓬莱的?”

  “是。”蒋老头眉头皱得更深了,但这次并非因为思索,而是嫌恶:“青扬子算得他来者不善,所以在他登陆前,便提前来信于我,我这才借由你的名头关闭了内门。”

  燕奕歌:“机关道要关闭,天府‘受灾’,为何剑阁和天山却没事?”

  他说着,还不等两人回话,又若有所思地接了句:“说起来,洛净川是在我出乌辽时来拦,你们是刻意不让我去剑阁的?剑阁和那位国师达成了合作?”

  ——剑阁分为梅竹兰菊四阁和剑阁,一共五阁。

  他们四方又或者可能还是五方之间,会出现一个两个叛徒或是背道者也不是不可能,毕竟人心是会变的。

  天山山主:“正如燕庄主你所想,当时青扬子来信,除了告知机关道危机将至,劝其封闭内门山门外,也说了一句剑阁不再可信。”

  她轻叹:“其实不必他说,我们也隐隐有预感。师祖说过,当年大家分明说好了只成立一门,除却机关道外不往外‘开枝散叶’,可剑阁那位却因为当时他实力最强劲,非要发展出五阁——那梅兰竹菊四公子,都是他在这儿收的徒弟。不过当时因为他给他们修炼的功法和蓬莱并无关系,是他自己琢磨出来的,加上那时确实缺人手,所以师祖们便也没有办法,只能由着他去了。”

  “但后来天下太平了,也就是戚朝时,他竟然还想入宫,涉入朝局中,那时候机关道的师祖已然破关失败,所以是我们天山的师祖联合机关道老蒋的师父和我的师父,外加当时还不是天师的青扬子,鏖战了几日才将其诛杀,本来是还想去剑阁四阁中封口的,但青扬子说不必。因为从一开始,梅兰竹菊四阁的口口相传的故事就是燕庄主你们听到的那般。”

  蒋老头又哼了声:“所以我才说他早就心口不一了。”

  易淮没捧他这话,只是若有所思地摩挲了一下自己的面具下巴尖,然后听天山山主继续道:“好消息大概就是反而因此,随着世代更迭,梅竹兰菊四阁隐隐独立了出去,不怎么受剑阁主导控制了。”

  “至于天山,那位国师既然出自蓬莱,即便他再如何反叛,也是不敢动的,没人敢动天山。”

  她说:“因为朔风大神,是蓬莱的祖师爷,我们天山这一脉,是侍奉祖师爷的神使,他既然没有胆子在蓬莱大闹,而是选择来这儿,自然也不敢动天山。”

  燕奕歌:“那你们与蓬莱还有联系吗?知道如何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