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玖小说>历史军事>大顺杀皇李自成>第264章 亲征张献忠

李闯听得奉承之言,自然十分受用。

酒宴之上,刘宗敏等几员大将作陪。

李闯和众将喝过三杯酒后。

首先说道:“林泉,明远,你们二位权将军居功至伟,乃是开朝的元勋。朕打算加封林泉为祁侯,加封明远为黔国公。”

李岩听到自己被封侯,而且是自己的家乡,他顿感受宠若惊。

他赶快跪地谢恩道:“臣多谢陛下厚恩,臣自感受之有愧,陛下了解臣,臣向来喜欢自由。臣请求陛下赐臣还乡,从此老死山林,此生足矣。”

李闯摇头道:“林泉,朕非比过往开国之君,喜欢搞杯酒释兵权之事。现在天下尚未初定,还需劳你为朕辛苦办事,倘若劳累,可以回乡休养一段时间,朕不会怪罪于你。况且你系本朝天佑阁大学士,乃开国功臣,怎能年纪轻轻就撂挑子,朕不会放你走的。”

李岩无奈只得尴尬一笑。

随即回道:“既然陛下有用臣的地方,臣就不惜肝脑涂地,以报陛下洪恩。”

李闯这才点了点头,挥手让李岩坐下。

刘芳亮听到自己被封黔国公。

他大体了解李闯想让自己继续带兵夺取云贵地区,而后镇守云贵。似乎很有深意。

他跪地叩首后,谦卑地说道:“请陛下收回成命,臣无才无德,不敢受此爵位。”

李闯笑道:“明远,朕知你具备谦恭的好品德。不必过谦,为将者,封侯封爵乃是追求的终极。你不受,朕用何赏你,其他将领又如何晋升?你当为诸将表率。”

刘芳亮这才拜谢道:“谢陛下恩典。”

刘芳亮起身再次回归到座位。

李闯看到众将说说笑笑,毫不拘束。

刘芳亮更是大谈其抢关夺隘,征战沙场的盛况。

刘宗敏大为遗憾地说道:“哎,明远,要不是我养伤未好,我早就带兵厮杀了,听你这么一说,那些残明的将领太菜,根本不如鞑子兵抗揍。他娘的,咱在山海关杀的不够痛快,要是再来一次,我定然亲自砍了多尔衮的脑壳。”

众将被刘宗敏的话激的大笑不止。

但是对于山海关一役,众人仍旧心有余悸。

众人谈笑风生,不免都喝多了。

刘芳亮望着李闯的脸,笑着问道:“陛下,如今靖海侯郑芝龙已经来到京师有段时间了,陛下打算如何处理他们父子?”

李闯略微沉吟了片刻说道:“福建既然已经平定,他二人想要称霸一方已经不可能。郑成功比他老子有见识,朕还需用之。”

宋献策在一旁建议道:“郑芝龙现在是笼中虎,已经没有牙了,杀不杀也在于陛下一句话。”

李岩却说道:“此人不能放回福建,那样就会放虎归山,如若不杀,不如择地封爵。”

李岩的话点醒了李闯,李闯也打算恩养郑芝龙,以便于日后启用郑成功击败红毛荷兰人,以收回台湾。

“林泉说的很是,朕会考虑的。”

夜宴进行到三更时分,众将都在大醉中纷纷走出了宫门。

1645年5月,李闯再一次派遣刘芳亮和李岩两路人马攻打云贵和湖南。

他亲率五十万大军西来,准备在四川北部彻底击败张献忠的大西军。

也是他争夺天下的最后一位对手。

他沿途所到之处,官员们都纷纷出来跪迎,准备了酒肉犒劳大军。

李闯再次进入潼关,踏上了陕西地界。

他站在黄土高原之上的高坡上,立马听得放羊人在大声唱着秦腔。

一股幽韵古调听得人热血贲张,久久不散。

李闯再次回到西安,老百姓都激动万分,纷纷走向街头,跪迎大顺帝李闯的到来。

不少老百姓都感动的痛哭流涕,他们感谢李闯让他们有了饭吃,能够重新做人。

李闯骑在马上向人群挥手致意。

权将军田建秀和皇后高桂英以及妃子李玉环也一同出来迎接李闯大军。

一年多未见,李闯再见老妻,高夫人喜极而泣。

她终于盼到了大顺军夺取天下的盛况。

李闯步入行宫。

听取了田建秀关于张献忠和四川的奏报。

田建秀说道:“陛下,臣在汉中将张献忠的部将刘尽忠击败。张献忠未敢轻举妄动。而今大西军被四面围困,犹如笼中虎豹,他虽然深居宫中,却错信奸相汪兆龄。现在将成都搞得乌烟瘴气。我军大举南下,臣有信心将张献忠的大西军一战击溃。”

李闯点了点头,问道:“关于残明将领的招降问题,有进展了吗?”

“是的,陛下,如今残明已经大势已去,连监国人选都选不出了。石柱女将秦良玉虽然不降我朝,但是他的孙子马万年和侄子秦翼明已经有意受我朝招安,四川总兵曾英和杨展也在对张献忠展开围杀。”

李闯笑道:“这蜀中虽然是刘玄德的福地,可不是他张献忠的宝地,他想在川蜀立稳脚,看来比登天还难。”

李闯望着一旁的军师宋献策问道:“军师,你看有何良策击败张献忠?”

宋献策早已经经过深思熟虑。

他说道:“陛下,田将军,张献忠虽然四处受敌,但是毕竟兵多将广,他的人马不下二十万人,又有四子孙可旺、李定国、艾能奇、刘文秀辅佐,都是后起之秀的猛将,不可小视。”

他顿了顿又说道:“依臣看来,想要彻底击败张献忠,以绝后患,不妨放出消息,就说我大顺军就要南下征讨大西军,这样张献忠不得不弃了成都,率全体将士与我大顺军决战。蜀将曾英和杨展得知消息,必然会穷追不舍。再联合川东降将马万年和秦翼明二人,则一举可以将张献忠人马全部击溃。还可以趁机收了他的四位子将。”

李闯听到宋献策的建议。

连连点头。

“嗯,正合孤意。”

他抿了一口茶,又问道:“献策,张献忠弃了成都和各个城池,必然补给困难。没有了粮草接济,无论是持久战还是短促战,张献忠都必死无疑。”

宋献策和田建秀二人频频点头。

商议完毕,李闯率领诸将在城外的校场上检阅了大军。

在震天的喊杀声中,李闯似乎已经看到了胜利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