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玖小说>历史军事>大顺杀皇李自成>第110章 会战汝宁

就在松锦大战即将落下帷幕的时候,在几千里外的河南最南端的汝宁府,李闯决定剪除明朝在河南的援军。

身在陕西的新任三边总督傅宗龙在崇祯的不断催促下,不得不出关去往河南和杨文岳会师,准备合力与李闯和罗汝才的大军作战。

他本想着再拖延些时日,将士卒训练一番再行出征。但是崇祯丝毫没有给他充足的时间的意思。

在校场上,他检阅了三军,看着身着破烂不堪的明军,大部分连盔甲都没有,甚至不少都是拿起刀枪都费劲的五六十岁老人。

同他一样新任的陕西巡抚汪乔年在他的身侧说道:“总督大人,如今粮饷匮乏,兵无斗志,又缺乏训练,这段时间虽然兵额凑了个七七八八,将那些吃空饷的裁撤了不少,可是这些儒弱之兵何以对付闯曹两股悍匪?”

说完他长叹了口气。

傅宗龙眼睛浑浊,目光无神,他满脸的惆怅神色。

傅宗龙充满无奈地说道:“汪大人,我此去无异于以身饲虎,但是眼下陛下催逼紧急,我大明朝连年征战,国库亏空,朝廷已经拿不出多少粮食和银子了。这些未经训练的士卒又远离故土,一旦遇到风吹草动,我担心立刻会溃散逃走。在我看来,根本不堪大用,可惜皇上不能理解啊。”

二人长吁短叹了一阵。汪乔年将傅宗龙送出潼关城南五十里外。

汪乔年在马上送别道:“傅大人,倘若你出关不能击败流贼,我也会继你而去。与闯曹联军血战到最后,断不会偷生。请多多保重。”

傅宗龙十分感动。在马上拱手作别。

离开潼关之后,傅宗龙率领四万人马不敢出潼关入河南,因为河南西部已经被李闯大军占领,伏牛山又有李闯的二十万大军驻扎。

傅宗龙自陕西商南入湖广均州,枣阳进河南汝宁府。面对崇祯急如星火的一封又一封圣旨。老迈的傅宗龙快马加鞭带队在汝宁府的新蔡县城和保定总督杨文岳会师了。

二路人马加起来一共有六万多人。但是对比李闯和罗汝才的十万大军,还是处于弱势。

他刚到新蔡,就接到了一位太监带来的圣旨。

他和杨文岳听到太监用阴柔之声宣读关于迅速决战的圣旨,顿感头皮发麻。他想起被崇祯关进大牢两年之久,而今重获自由,这圣旨就像是敲响了他的丧钟一般,让他时时如鲠在喉。

他和杨文岳赶快召集众将领们前来商议军事。

看到众将都到齐了,他清了清嗓子说道:“列位将军,如今刚刚得到情报,说闯、曹二贼正在西平一带集结,又说有数股人马去围攻开封。汝宁府是我大明朝在河南唯一的一块净土,又是崇王重藩所在地,不容有失。你们看下一步该往哪里进攻为好?”

杨文岳知道此时不应该仓促和李闯和罗汝才的联军决战。

于是说道:“开封府和汝宁府同样重要,万一陷落藩王重地,我们恐怕都将会被陛下斩于西市,因此我建议北上项城,再探听闯曹二贼的动向。”

傅宗龙也是这种想法。陕西总兵贺人龙和山西总兵虎大威知道手下将士根本不堪大用,因此也有意躲避李闯,也连连赞同。

傅宗龙点了点头,忽而又想到一件事,接着说道:“我听到探马来报,说平贼将军左良玉和湖广督师丁启睿两位大人在陛下的督促下,都已经到了汝宁府,如今探得消息,说左将军的人马在西南面的信阳和罗山一带,丁大人的人马在东南边的光州附近驻扎。我们要派人去劝说两位大人北上联合作战。你们看可否?”

杨文岳前几日刚刚给左良玉和丁启睿去过书信,结果却杳无音讯,连信使都如同人间蒸发了一般,不见了踪影,他早已经知道左良玉为了保存实力,不过是在敷衍崇祯而已。

看杨文岳和两位总兵官都不说话,傅宗龙也是直摇头叹息。会议开的虎头蛇尾,只得草草收场。

傅宗龙命令手下偃旗息鼓,准备渡洪水河北上项城。

在路过新蔡县城的时候,傅宗龙和杨文岳以总督的身份向新蔡知县借粮。

新蔡知县站在城头上支支吾吾,推托说要去说服本地士绅捐钱捐粮,但是回去之后就不见了踪影。气的贺人龙就要带人攻进新蔡。却被傅宗龙给阻止了。

部队行到洪水河边的一个叫做留福镇的地方,傅宗龙下令拆镇内的民房搭浮桥渡河。

这些明军就跟土匪一般,挨家挨户以收门板为名开始抢劫奸辱妇女,不少民宅火光突起。

妇女儿童四处逃亡,奔逃的男人不少死于明军的刀下。整个留福镇就跟地狱一般。

在烈火中出来,贺人龙也刚刚奸侮过一位参将献给他的妇女,他披头散发笑嘻嘻如同魔鬼一般。

他对手下的一位参将说道:“将这个镇的男子全部杀掉,就说是斩杀闯曹二贼的人马。”

“是,大人。”

那位参将见这是杀良冒功的好机会,兴奋地赶快带人去屠杀村民了。

就在傅宗龙人马动身的时候,李闯的探马和蓝衣卫早已经了解到傅宗龙和杨文岳下一步动作。

李闯得知此消息,兴奋的赶快从床上爬了起来。

他下令李过率领三万人马先一步渡过洪水河,准备劫断傅宗龙和杨文岳联军的北上之路。将这两部人马彻底击溃。

同时下令七万大军马上佯攻近在咫尺的汝宁府城。准备将这两股人马牵制在此地。借机消灭。

九月四日的这一天,太阳已经升到了半空中。在汝宁府一个叫做阳埠的小村庄,村民们个个都蓬头垢面地在田地里拾荒。而今正是秋收时节,但是田里种植的庄稼受天灾影响,收成很低,更加雪上加霜的是这些包谷都被明军提前给抢掠收割了。

这些村民忍饥挨饿,都露出面黄肌瘦的面容。

在田间的大道上,一行严整的骑兵纵马而过,人数将近一万人。

为首的一员大将,正是李闯的侄儿李过。他下马来到这群村民的面前。

李过看着这些村民着实可怜,对身后的左右将领说道:“将随身携带的几袋粮食拿了出来一些,分给村民们吧。”

一位身材魁梧的将领马上将粮食解下来分给了村民。

村民中一位老者已经风烛残年,并不在乎生死。他大胆地走上前去。

用颤抖的手一把接过粮食袋子,随后招呼村民们都走过来。

他将粮食分派完毕。

激动的对着李过说道:“将爷,我老朽活了大半辈子,没见过这么仁义的队伍,请问你们是哪支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