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玖小说>历史军事>大顺杀皇李自成>第95章 攘外又要安内

崇祯从武英殿内出来透了一口气。

他心中想着如今山海关外锦州被满州大军重重围困,眼下却一筹莫展。

“哎,我和杨嗣昌都赞同攘外必先安内之策,可惜朝臣们不懂我心啊,要是能暂缓关外战情,抽出兵力对付闯贼和献贼就好了。”他在心中再次发出感慨。

忽然,他听到万岁山附近传来阵阵喊杀声。

他赶快将大太监王承恩叫来。

疑惑地问道:“王承恩,什么人在万岁山那里大呼小叫,朕心烦扰,不喜喧闹,让内卫都驱散了。”

王承恩知道崇祯心中不快,因此有意安排这次校场练兵。

他赶忙上前跪奏道:“启禀皇爷,您都忘记了,这几日万岁山校场的内卫们正奉您的旨意日夜加紧训练,皇爷您是否要去观操?”

崇祯被王承恩提醒,心中猛然想起前几日让太监杜勋去率领内卫操练人马。还从府库取了五千银子打赏。但是他不知道的是,这些银子大多数进了司礼监大太监王德化的手里。

“走吧,带我去看一看。”

随后王承恩便带着崇祯去了万岁山校场。

校场上,阵仗布置的十分巨大,遍地插满了旌旗,但是场内仅有二百余名内卫。

而且这些所谓的内卫大多数都是从京师附近的城池中选调而来的。

王德化和杜勋有意让崇祯高兴高兴,因此才授意王承恩将崇祯带了过来。

这二百名内卫骑兵一字排开。在太监杜勋的指挥下,忽而向东,忽而向西,口中喊杀声震天,将一排排稻草人砍得稀碎。场中尘土飞扬,杜勋让擂鼓手擂鼓呐喊助威。更加增添了演练战场的逼真。

崇祯哪里上过战场,他看着这些士卒们都精神抖擞,奋勇向前,有那么一瞬间他以为他治理下的将领和士卒都是这么精神饱满。

但是很快他就怀疑上了。

他对着身旁的王承恩问道:“传言张献忠和李自成的人马都是乌合草寇,根本不堪一击。你说我大明将士如此有血性,为何近来屡屡失败?”

王承恩被问的脑瓜子嗡嗡响,他本来想带着崇祯帝散散心。不想崇祯也不是糊涂蛋。

王承恩思索了一阵,他十分了解崇祯,因此绕着弯弯说道:“我大明的精锐如今都在山海关,国内空虚,被李自成和张献忠趁虚而入。倘若派遣关宁铁骑兵发河南和湖广,必定横扫李自成和张献忠二贼。潼关南原大捷不就差一点将李自成剿灭吗!”

“是啊,我常常思索攘外必先安内的策略是极其正确的,我大明朝连年征战,粮饷耗费无数,两线作战迟早会拖垮大明江山的,可惜朝臣们总是群起反对,对朕横加指责。哎。”

崇祯慨叹了一阵,再也无心观操,做着娇子又回到武英殿去了。

三月早春时候,崇祯在文华殿再次召见了兵部尚书陈行甲。

崇祯望着跪在阙下的陈行甲问道:“兵部直房司郎中张若林去山海关代朕监军,你认为合适吗?”

陈行甲回奏道:“启禀陛下,张若林虽是书生的,但是却是难得的知兵大臣,他熟读兵书。为臣出过不少良策。”

崇祯点了点头。

说道:“但愿不是赵括之流。”

陈行甲一听顿时吓得满头大汗。他脑子里再次过了一遍张若林的履历。这一刻他也有些不确定了。他知道万一锦州丢失。他难免不会因此成为替罪羊。

“陛下,张若林此去也只是监军,催促洪承畴赶快出关解救锦州之围,关键还在于洪督师的谋划。”

崇祯知道陈行甲是给自己留后路。

他脸上怒形于色。

“怎么,洪承畴还没有出关吗?朕三番五次催促他出关解救锦州,挫败东虏锐气。他怎么如此迟缓?祖大寿几次投降东虏,又回归我朝。最是反复无常,你让朕如何放心的下?”

“陛下,洪总督认为应该老成持重,步步为营,不宜冒进。”

“哼,李自成和张献忠纵横湖广和河南,会给朕时间吗?洪承畴身在山海关外,耗费无数银粮,朕能等得起吗?你马上派张若林去山海关督促洪承畴赶快出关,不得延误。”

陈行甲额头的汗珠不断滴落,他再次劝解道:“陛下,臣也认为山海关不宜轻敌冒进,中了满鞑子的奸计。洪督师率领十万之众,虽然劳师糜饷,但是那可是集合了我大明所有的精锐,这是……这是赌国运之战。依我看应该依仗山海关、宁远、锦州防线,慢慢北上靠近。才是上策。”

崇祯拍案而起,大怒道:“陈行甲,你竟敢顶朕,朕如今心急如焚,日夜寝食难安,内忧外患,你如何解朕之忧愁?”

陈行甲赶快伏地叩了几个头。

“臣不敢,不能为陛下解忧,皆是臣之过,臣这就催促张若林赶快北上山海关,仰赖天恩浩荡,我想关外一定会克日奏捷。”

崇祯这才舒缓了一口气。

“罢了,朕又何尝不想步步为营,奈何江山糜烂至此,已经无力再长久供养如此多的大军了。”

“臣明白,臣这就着手去办。”

崇祯这才露出满意的神情。

监军张若林在面见了陈行甲之后,带着二十几人的随从北上越过通州,几日后,这一行人在靠近山海关的灰瓦店打尖休息,这里不少流动的贩夫走卒,还有很多偷卖情报给关外的奸细,如今皇太极禁制蒙古马贩卖内地,但是仍旧不不少人高价往南面偷偷贩马。

张若林没有见过长城,他中午喝了几杯酒,望着北面的二郎山静静出神。

本来想着做一首诗,憋了半天没想出一句来,而是长吟道:“北国风光无限好啊。”

他的随从们也都拍着马屁说张若林十分高雅。

张若林笑容满面,十分受用,他想着这一次借助洪承畴的北伐伐满鞑子的军功,自己就可以升任兵部侍郎。野心极大的他还幻想着有朝一日做兵部尚书。

他正得意之时,在北边的管道上一阵尘土飞扬。

硝烟散去,为首的一名儒士和一队关宁铁骑走下马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