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玖小说>历史军事>大唐工业革命从流亡开始>第1章 命运的起点

风凄凄落叶归,时代的一滴灰尘落在个人肩头就是一座大山,就在今日这粒灰尘落在李智云的肩头。

大业十三年的五月正是杨柳依依,春暖花开的时节,这时的河东郡却毫无春色,大片的耕地被撂荒,路上行人匆匆一队一队的人马向着北方而去。

河东郡内一处空荡荡的宅院内一名少年正坐在榻上发呆。

“看来大哥和四哥真的走了,那人的记忆是真的!”

此人正是被自己大哥李建成和四哥李元吉丢下的李家老五李智云。

李智云面色如常并没有被遗弃的愤慨,也没有不怨,只是嘴角淡淡的苦涩和嘲弄难掩内心的悲凉。

七日前李智云生了一场怪病,醒来后脑子里就多了一段记忆,那段记忆很长他花了三天才理顺清楚。

原来那段记忆的主人来自未来,不知什么原因穿越到了他的体内,本想夺取他身躯却失败了只留下了这段未来的记忆。

通过记忆他得知了记得父亲会夺得天下建立一个辉煌的朝代名为大唐,还知道丢下自己的大哥会死在二哥李世民手里,史称玄武门之变,但是这些都不算什么。

当李智云看到了未来科技的那一瞬间他便疯狂的迷恋上了那个世界,那个科技昌明的时代。

于是李智云根据记忆暗中谋划,他不想死,尤其是在得知自己是被大哥故意丢下的。

现在记忆成真了,李智云也彻底相信了那段陌生的记忆,他默默叹了口气:“这就是皇权的威力吗,大哥就因为我不是你一奶同胞便只带着元吉走!”

李智云已经将大哥李建成自动代入为了太子。

虽然李智云今年只有十四岁可是自从有了那人的记忆之后,他便变了老成了许多,或许是因为被亲人的背叛吧。

李智云并没有过多沉浸在伤感的情绪中,他开始快速行动,因为知道一旦隋朝的官员们发现了他大哥消失了,他也算是跑不掉了。

毕竟现在的河东郡不少人都盯着他们李家这几个兄弟。

随后李智云开始快速换装从一个温文尔雅的少年变成了一个乡下黔首,接着背上一个破包袱从后门溜出了城。

此时正值清晨,他大哥和四哥正是昨夜离开的,现在李智云也不知道自己有多少时间了,但是为了不被发现,也为了保命他选择了北上,不管怎么样还是要投靠父亲。

就在李智云刚出城门,一队隋兵便闯入了他家的宅院,此时的宅院内哪还有什么人了,望着空荡荡的宅院,领头的军士冷汗直流,此人乃是河东郡镇守尧君素的手下。

“不好,李渊的儿子都逃了!快去禀报大人!”

随着一队人马快速出城,李智云很快就遭到了一队隋兵的盘查。

他只好假扮成旅人要去武安郡投亲。他不敢说是去太原,害怕被发现。

恰好因为李智云从小习武,加上擅长射箭,身上皮肤黝黑手上还有老茧,倒是像个乡野少年,便蒙混过了隋兵。

望着绝尘而去的隋兵李智云深呼出一口气,摸着破包袱他的手心里全是汗。

其实为了逃亡李智云做了很多准备,他自从他得知大哥他们要丢下自己之后他便留心观察了一阵,果然他发觉大哥李建成和四哥李元吉有些不对劲,从那天起他便早早开始计划逃亡了。

为此他将自己心爱的宝弓拆成了两份,为了方便携带将弓弦系在腰上一旦遭遇不测还有反抗之力。

不过为了安全到达太原李智云决定在找一个身份作掩护,毕竟现在兵荒马乱到处都是山贼和乱兵,他一个人想要走到太原简直比顶天还难。

当然了这也是李智云计划里重要的一环,于是在一处大树后李智云摇身一变将自己装扮成了一名野道士,说是野道士但是李智云浑身的气度倒是有点以假乱真的意思。

毕竟是高门子弟再加上后世的记忆,李智云先是披上一身旧色青袍裹身,发髻锁发。脚踏棉布鞋,接着浑身“仙气”极足愣是一步三摇晃走出了丝丝仙风道骨的味道。

随后李智云便开始大步向前,他倒要看看自己去了太原郡来到父前面前他那大哥该有什么话说。

七日的时间,李智云终于按照计划走出了河东郡来到了他计划中最重要的一环绛郡(今新绛县),这里处于汾水河畔,只要坐船便可直达太原。

来到绛郡的李智云并没有懈怠,现在的他算是如履薄冰,因为他在城门前的告示栏上看到了自家哥哥还有自己的画像。

望着上面的悬赏令,李智云知道距离自己老爹举兵的日子没多远了。

他胸中那股子怨气反而熄灭了不少,不是因为知道大哥李建成日后的悲惨结局,而是他知道自己老爹绝不会因为自己这个庶子而对嫡出的大哥做些什么,与其自找不痛快不如就此积蓄力量。

连日的赶路将李智云的脚下磨出了几个血泡,虽然有道士身份加持,但是守城的官兵依旧磨迹了好一会才放他进去,说是墨迹其实就是为了从他这刮下点油水。

要知道隋朝时期道人僧侣的地位大幅提高,尤其是到了唐朝李家人自称自己是老子的后裔,扬道排佛的意思不言而喻。

而李智云哪里不知道财不外露的道理,他在之前就把破包袱都丢了,怀里除了坐船的钱,基本没钱了,这些天风餐露宿,他也算是受尽了苦头。

好不容易进了城后,李智云并没有闲逛而是直奔渡口而去。

汾水宽阔,在岸上看来流水不算湍急,渡口虽大现在却显得特别空旷,只有不少运粮的河槽在渡口忙碌着。

为了挑选前往太原的舟船,李智云在渡口走了许久了。

半晌后李智云终于在一片树林旁角落发现了一艘孤零零的舟船停在岸边,便上前问道:“船家,船家可是要远渡啊!”

此时一名渔舟老汉从船上探出头来望着李智云:“小道长这是要去哪里啊!”

这老汉有些好奇的打量着李智云。

李智云坦然一笑:“贫道要去太原访友不知船家可否方便啊!”

听完李智云的话后老汉有些花白的胡子一翘,脸色不善道:“不去!”

说完便径直走进船舱。

这令李智云一愣,他还真没想到坐不到船这件事。

“船家!我有钱!”

“有钱也不去!小道长我劝你去别处看看吧,这里的渡口早就没有去太原的船了!”

李智云皱了皱眉。

这样的情况是他没想到的,不过李智云转念一想又问道:“老伯那去临汾呢?”

碧波上舟船随水波摇晃着,刚刚进入船舱的老伯转过头来看了看李智云:“临汾?不去太原了?”

李智云故意装出急促的样子:“贫道才想起来自己在临汾也有友人,去哪里也可!”

老伯看着局促的李智云犹豫片刻后点点头:“好吧!不过要等一等,光载你一个人肯定不行!”

李智云点点头虽然他不常坐船,亦或者说这是他第一次坐船出游,但是他知道像这种远游舟船必然要多载上三五人船家才够本。

老伯见李智云答应便让出身子叫他上来船,舟船其实不大,船舱内有一个小炉子是专门生火做饭用的,船舱下有个暗格老伯从中拿出渔网和鱼竿便要打渔做饭。

此时正值晌午,李智云望着老伯熟练的抛网他也有些按捺不住想要试试鱼竿。

老伯也不吝啬将暗绿色的鱼竿递给李智云:“小道长还有如此雅兴,现在这乱世访友恐怕不是个好选择吧!”

船头老伯和李智云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

“呵呵,说是访友不也是为了避难,老伯这世道艰辛我看渡口都没了船只,为何您还在这等待船客!”

老伯摸了摸花白的胡子脸上的皱纹开始聚合:“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我这么个老头子在这汾水过了半辈子有哪有去处,不像小道长逍遥自在想去哪就去哪!”

李智云微微一笑不再说话,毕竟这天下为何变成这样他心里还是蛮清楚的!

这老伯则叹了口气:“小道长不是我不想载你去太原,只是这春汛快到了,我年纪大了没法送你去太原那么远的地方!”

李智云一愣接着脑中忽然想起了后世的帆船,他忽然站起来四处打量起这舟船。

“小道长这是作甚!”

老伯有些不解,李智云灵机一动:“老伯若是我能让你这船跑的更快更远,你就载我去太原如何!”

老伯明显有些不相信道:“小道长莫要拿我寻开心了,我在这汾水河上吃了一辈子饭,若是有办法也要去找大工匠花钱改造,我可没那么多钱!”

李智云摇摇头:“放心吧不用花钱,我自己就能帮你改造!”

见李智云如此自信,这老伯完全不信,不过碍于李智云的身份再加上他一再坚持,便勉强答应下来:“若是小道长真能让我这船跑的更快,我载你去太原又何妨!可是若是...”

李智云立马抢先道:“老伯放心吧,我这方法很简单绝不会损坏船体的!若是真坏了了我便赔你!”

老伯默默摇摇头他对于李智云的话是一点也不相信,毕竟想要改造船只必须找大工匠才行,他一个小道士如何能成!

李智云咧嘴一笑,他将老伯怀疑的表情尽收眼底,不过他并没有着急证明自己,因为他心里也没底,帆船这玩意他其实没见过,但是在那段未来记忆中船已经成为了重要的交通方式。

钢铁般的巨轮映着夕阳,慢慢行驶在波澜壮阔的大海,仿佛行驶在世界的尽头。这样的画面不止一次的出现在他的脑中,虽然李智云做不出钢铁巨轮,但是为沙舟加个帆他还是可以做到的。

当然了这也是他验证后世记忆的关键,不过天色已晚今日肯定不行了,等到明天他便去城里买些材料。

随后老伯便不吱声了,这一老一小坐在船上静静等待鲜鱼上钩。

日头西斜,将碧水染成红色,老伯站起身准备收网,看他表情就知道今日收获满满。

而李智云这边就有些惨淡了,或许是因为他能平安逃出来将运气用完了,反正是一条也没钓上来。

就在他在为晚饭发愁时,忽然手中一沉,一股巨力往下一扯,顿时李智云面露喜色两眼放光。

在这舟船上有着不成文的规定坐船是不包伙食的,要是包伙食就要加钱,而李智云为了后面的行程自然是能省则省。

就在李智云与鲜鱼大战几百回合即将上鱼时,背后忽然传来一声响亮的呼声:“船家远渡走不走!”

或许是长久奔波令他成为了惊弓之鸟,亦或者是身后人嗓门实在是响亮,李智云手一抖这条鲜美的大鱼就这么白白的溜走了。

就在李智云含含怒转身准备和人讲道理的瞬间,他却看到了一个令他意想不到的人。

此人风尘仆仆,远远看去此人身形高大,神态有些倦怠,就是没看清楚脸。

待到李智云细细端详后,他便认出了此人,居然是仅比他大一岁的四哥李元吉,只是他是独自一人,身后却并没有大哥李建成的身影。

两兄弟就这样奇妙的在一个陌生河畔见面了,四目相对瞬间二人竟都没了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