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玖小说>历史军事>明末开疆>第108章 签署协议

崇祯一脸不爽地望着陈志远道:“朕就那么不堪吗?朕的子民活不下去吗?是谁在骗朕?是你,还是朝堂上的群臣?”

陈志远望了一眼语无伦次的崇祯,若无其事地说道:“我陈志远没必要骗你这个皇帝,你爱信不信,百姓造反又不是造我陈志远的反,要杀的也不是我陈志远,而是逼迫他们活不下去的大明王朝的权贵士绅。我也看不懂这满朝权贵士绅们的心思,他们一个个钱财巨万,仓库里的粮食生虫发霉了,还贪得无厌,继续巧取豪夺,不取得拿出一部分救济百姓,充当军饷。难道他们不知道倾巢之下安有卵这个典故?他们不知道农民军每攻陷一处,权贵士绅、藩王世家可是落得个抄家灭族的下场啊!”

崇祯一个激灵,抄家灭族这事他做得不少,如今这事要落到自己头上,那还怎么了得。崇祯内心被触动,他舍不得自己的家人被抄家灭族,而正在此时,一个小太监走进来在崇祯耳边细说着什么。崇祯听完,当场惊呼:“洛阳被李自成攻下,福王被做成福禄汤分食!”

崇祯两眼圆睁,静坐了好一会儿才向陈志远道:“陈志远,你告诉朕,这天下百姓真的恨不得把朕生剥活祸,分食朕肉吗?这天下百姓真的把罪恶的源头,指向朱家吗?”

“你朱家做皇帝,是最高统治者和最高负责人,不指向你们朱家,指向谁?”陈志远回道。

“行了,朕知道了,只要士绅权贵,藩王世家不倒霉,朕和朕的家人就会倒霉,朕就要坐实昏君、亡国之君的历史骂名。朕不想家破人亡,朕不想做亡国之君,陈志远,你告诉朕怎么做?”崇祯一脸落泊地问道。

“如皇上有破旧立新之决心,臣认为,要一劳永逸解决问题,应该实行新制度,即是实行君主立宪制。在赋税上,重开商税、实行摊丁入亩、士绅君王一体纳税制。在民事上,重开海贸,破除重农抑商和士农工商的等级制度,开新学,培育农、商、工、士等人才,编入各部为官,术有专攻。但当下之急,先稳住局势。皇上当编练新军,掌控朝堂。”陈志远道。

“如此,陈志远你打算置身事外了?还是,你想坐山观虎斗,最后两虎俱伤,你陈志远再摘桃子?”崇祯问道。

“这……,臣没有这个意思。”陈志远吞吞吐吐地回道。

“啍,朕看你有登基造极,重开盛世之思,只是怕担那篡位夺权的历史骂名罢了,又或是你所谓的君主立宪制,宪法限制君王的权力,不再一言九鼎,只是一个摆设摆了。”崇祯冷冷地说道。

“皇上,君主立制,皇帝当然要依照宪法行事,谁也不能违反宪法,而皇帝依然是国家的最高领导人,可以依照宪法解散和重组内阁。当然,皇帝确实清闲不少,有时间去巡游各地。”陈志远回道。

“啍,一个皇帝,怎能平白无故地控制内阁?”崇祯不屑地问道。

“控制一个政权,不可能一个人完成,就凭现在皇上你,还不是被蒙在鼓里?要控制一个政权的运行,最重要的是利益,一群人共同的利益和数个利益群体的相互制衡。旧政权依靠士绅执政,但士绅利益得不到保障,他们奉禄低。所以,士绅依靠剥削农民维持富足生活。又拉笼商人把持财政收入,一旦皇帝有心思,他们利用商人和商税来要狭皇帝,皇帝迫于没有财政收入而任由士绅官员摆弄。但是,若士商工农都可以为官,设立一个由士商工农阶阶层组成的议会与士绅组成的政权相互制衡,士绅们的权力是不是就受限制了?而在政府里,把行政、税务、审判、缉捕、立法的权利分开,官员们是不是就被相互制衡了?如若再有一个机构控制住大部分财富,把握住财社会财富的分配,政权是不是更牢固了?”

“唔,朕懂了,你的治下核心是太平洋公司,把持着社会的绝大部分财富。而政府、军队是你的左膀右臂。”崇祯如梦初醒地道。

“是的,可以这么说!”陈志远简单地回道。

“如此,天下百姓还不是被剥削,天下还不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天下大同如何实现?”崇祯反问。

“是的,权力、财富永远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但是,要有一个游戏规则,让权力和财富达到一个平衡,让底层人体面地活着,让底层人往上爬的通道不关闭。做到了,就是开启盛世,天下大同。再说了,中原大地上,历史轮回,朝代更替,那里出现过一个天下大同的朝代。朝代更替就是一个更好的财富分配机制替代旧的财富分配机制。一个更好的社会制度更替旧的社会制度。如今,大明王朝正处在财富分配机制和社会制度的崩溃末期,自己不改革,就会被人推翻,被别人更替。”陈志远平静地回道。

崇祯思考了很久,才缓缓地说道:“是啊,财富、土地都集中在士绅勋贵手里了,皇权已经失去了再分配的功效,只有大刀阔斧地改革、更新新的社会制度和财富分配机制了。那朕破釜沉舟试一试吧!”

“皇上,臣认为,改革这事,还是由皇上亲力亲为,臣管好自己一亩三分田算了!”陈志远苦笑着道。

“废话,你都把控了大部分财富了,朕一个人单干,另起炉灶,哪里来的财力支持,还得走多少弯路?有你的加入,朕才能用最小的损失、最短的时间改制成功,保持中原一统。”崇祯兴奋地说着,突然却又皱了眉头,为难地说道:“不过,朕皇家的权力,可以放一放,但绝对的权力,朕还是要掌控的。朕觉得,太过激进的改革,不合时宜,士绅的权益,那一个朝代都不敢轻易触动。去旧立新,并不可取。”

崇祯这么一说,陈志远清楚,崇祯又想反悔了。不过,反悔又怎样,他能接受就扶他一把,不接受也无所谓。

“皇上所言极是,如此,不如谈一谈其他方案吧!”陈志远无所谓地道。

……。

深夜,陈志远和崇祯签署协议,协议第一条,崇祯承认山东、辽东两地属于陈志远封地。代价是陈志远提供三万支零八二式后装步枪,五百门灭掳二式火炮,并且在年底前交付完成。

协议第二条,陈志远提供二千五百万两银子的贷款给朝廷并分五年支付,年息百分之四点二,并在三年时间里,每年提供一百万石粮食。

协议第三条,陈志远帮助朝廷守住长江防线,防止李自成、张献忠跨过长江南下。为了方便调兵遣将,崇祯将长江口的松江府划给陈志远治理。同时志远军可以在长江沿岸自由行动和驻扎。

第四条,贷款和援助的偿还方式是,转让广东廉州府二十年的管辖权和税收权,以及志远军收复长江沿岸失地后可享有治理权和税收权作为债务偿还抵押,直到偿还完债务和利息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