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玖小说>其它小说>可恶!被她装到了[无限]>第36章 两起命案(修字)

  陆婧荣死了。

  这件事在姜厌看到戛然而止的时间记录时, 就有了预期。

  姜厌把页面往下滑,看到了九年前网友们的评论。

  “精神方面异常啊,不会又是什么抑郁症吧, 现在的小孩真不让人省心, 我们以前哪有这么多问题?”

  “楼上积点口德,人都死了你也不怕遭报应。”

  “女孩的家人该多伤心啊。”

  “我听说这女孩的父母在几年前死了,好像是煤气中毒?大概就是因为这个她才精神不正常的吧。”

  “也是个可怜孩子。”

  姜厌看完这些评论,又往下看了看, 这些评论基本都是在14年4月初, 4月中旬后便基本没有评论了, 但在2019年7月16日那天,评论区突然又出现了几条留言。

  “我就说这地点有些眼熟, 第二起坠楼案, 嘶——”

  “握手握手,我也是觉得那条新闻有点熟悉, 五年两起坠楼案,这个楼有点邪门啊。”

  2019年7月16日。

  姜厌当即退出页面,搜索起这个日期。

  页面跳转。

  依旧是长夏市晚报,依旧是坠楼案。

  【7月16日晚,本市某厂房突发坠楼事件,24岁研三女生苏某某在顶楼坠楼身亡。现场情况十分惨烈, 根据警方调查,坠楼者为C大学生,已排除刑事案件。】

  2019年,玩社交软件的用户大幅增加, 评论区的留言数量比2014年要多上数十倍,上千条评论里, 女孩的信息被扒得干干净净。

  “太可惜了,C大是全国重点院校啊,考上也太不容易了。”

  “是我们学校的学姐,特别优秀,拿到过好几次国奖,我为什么会在这种新闻上见到她…”

  “我听C大的朋友说了,这女生是情伤自杀,是个恋爱脑,不久前刚跟男朋友分手。”

  “别搞笑了,苏知渔是我们系的系花,追她的男生一箩筐,她和她那个男朋友也就刚在一起半年,怎么可能因为分手就跳楼??”

  “我是苏知渔的舍友,她半个月前就打算和她男朋友分手了,情绪非常正常,根本不可能是情伤自杀。另外,该厂房距离我们学校二十多公里远,我舍友为什么会在厂房顶楼坠楼??希望警方认真调查,公开现场监控,给出合理解释!”

  评论区对女孩为何出现在厂房有多种猜测,许多人明里暗里地说那里的拆迁户多,富裕的老人多。

  “楼上那人真奇怪,警方都说不是刑事案件了,谁知道你舍友去旧厂房干什么,那地方可都是存款丰厚的老头。”

  “就是啊,你说她为什么去旧厂房,现在裸贷的女大学生还少?说不定你舍友就是借了高利贷还不上,被睡完想不开跳楼了呗。”

  姜厌大体浏览完评论,点开了那个说自己是“苏知渔舍友”的女孩的微博。

  女孩发微博的数量并不多,从日常关注的领域可以判断她已经结婚生子。

  但一直到今年四月,这个女生都在每月转发那则坠亡新闻,她不相信苏知渔死于意外,她不断要求警方给出苏知渔出事当晚的监控录像。

  姜厌低头思索了会儿,给沈欢欢发了条信息:「你拍没拍你上次的警察证。」

  沈欢欢秒回:「拍了,怎么了吗?」

  姜厌:「发给我。」

  不到半分钟,沈欢欢就发来了警察证的照片。

  姜厌回到微博,涂掉了沈欢欢警察证上的照片与名字,点开了女生的私信聊天框,把这张打了一半码的照片发了过去。

  「能跟我说下苏知渔的情况吗,我即将从安平市调到长夏市,这个坠楼案我觉得有些古怪,收到消息请尽快联系我。」

  姜厌不知道这个女生什么时候可以看到消息,她设置好特别提醒,关上了微博。

  十几分钟后,沈欢欢三人回来了。

  虞人晚的衣服溅满了泥,脸上也有几条脏兮兮的黑印子,看起来摔了不止两三跤,她哭丧着脸在门外把大衣脱了,打完招呼就光着脚跑进卫生间。

  沈欢欢开始拆打包回来的午饭,沈笑笑在旁边迫不及待地掰一次性筷子。

  姜厌拖了把椅子坐在桌边,不一会儿虞人晚回来了。

  也不知道双胞胎在外边跟她说了什么,她竟然没主动跑得远远的,而是缩在了桌子角。

  虞人晚刚坐下,沈欢欢的手就忽然一软,装着鲫鱼豆腐汤的碗从她手中脱落,被姜厌手疾眼快接住了。

  “算了,我来。”姜厌有些无奈地站起身。

  “我来吧…”

  虞人晚也站了起来,小声道,“这个我熟,不会有事的。”

  她迅速分好所有人的碗筷,又给每个人盛了汤,姜厌看了她一眼,也没兴趣争这个活。

  片晌,四人和谐地围着桌子吃起饭,吃到半饱,沈欢欢先开了口:“我们问到了另一个老人的信息。”

  姜厌咽下了嘴里的饭,看向沈欢欢。

  沈欢欢说道:“第二个去世的老人叫李荣海,快七十岁了,在五楼住,是厂房的老住户,听集市上的人说,厂房刚建好他就搬进来了。”

  “我们问了许多集市里的人,对他的评价都不错,不抽烟不喝酒,以前是床垫厂的领导,家里很富裕,平日里还捐助了几个学生,先前还有学生专门到他家里拜访道谢,有两个学生还从山区考上了大学。”

  说到这儿,沈欢欢顿了顿,又继续道:“不过我们买饭的时候,遇到了个老奶奶,她听到我们在打听李荣海,表情有些不对,于是我就问了问,她说了些其他事情。”

  姜厌:“说了什么?”

  沈欢欢抿了下唇:“说他以前当床垫厂领导时候的事情,07年的事儿了,那个奶奶说集市里的大多数都是那之后搬来的,根本不知道。”

  “她说李荣海以前虽然是床垫厂领导,但为人特别小气,早年有对夫妻在工作时被搅断手丧失了工作能力,他拒绝赔偿,后来那对夫妻走投无路烧煤自杀了,只留了个女儿侥幸逃过一劫。”

  “听那个奶奶说,那个女孩本来也是要被带走的,结果半夜自己突然醒了,浑身无力又叫不醒父母,最后自己挣扎着爬出了门。”

  “不过我也不知道这件事真假,毕竟集市上的人对李荣海的评价都很不错...”

  沈欢欢想了想,摇了下头:“要是真像那个奶奶说的,那李荣海就是背了两条人命。”

  姜厌想起了在陆婧荣坠楼新闻下的评论。

  有个人说陆婧荣的父母是死于“煤气中毒”,但他在评论时用了“听说”和“好像”,因此很可能是他记错了,陆婧荣的父母其实是死于烧煤自杀。

  所以也就是说,半个月前相继死亡的尚德民和李荣海,都是陆婧荣痛苦人生的造就者。

  沈欢欢见姜厌忽然不说话了,于是问她怎么突然要用警察证。

  姜厌把上午找到的信息告诉了几人。

  听完后,沈欢欢张了张嘴,陷入了沉思。

  沈笑笑懵了:“这是一上午能找到的信息量??”

  虞人晚偷偷瞄了姜厌一眼,表情震惊又崇拜。

  只是短短一上午,姜厌不仅找出了数年前发生在厂房的两起命案,还确定了坠亡者的名字和身份信息,最重要的是,不久前惨死的尚德民和李荣海的共同点被找到了。

  ——他们都对陆婧荣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虞人晚在旁询问:“所以这是陆婧荣的复仇吗?”

  沈欢欢深思熟虑后,摇了摇头:“不能确定。陆婧荣去世太久了,如果真的成了鬼怪不该现在才报仇,而且尚德民和李荣海的死相明显和被虐杀的蛇有关系,蛇在这个事件里扮演了什么角色,和陆婧荣有没有关系,还有厂房时有时无的能量紊乱,这些都还不知道。”

  听完沈欢欢的话,姜厌擦了擦嘴,平静道:“但有一点可以确定。”

  “尚德民和李荣海的死不仅仅是因为虐杀了蛇。”

  三人都表示了同意。

  姜厌吃完饭了,她放下筷子。

  确定了这点就好,既然尚德民和李荣海的死不是因虐杀蛇而起,那就还有许多信息可以挖掘。

  有挑战性才有趣。

  姜厌伸了个懒腰,准备去休息一会儿,离开饭桌前,她的屏幕上突然跳出了一条消息。

  来自微博特别提醒。

  ——「你真的是警察吗?」

  姜厌划开手机,回道:「伪造警察证件是违法行为。」

  聊天框上一直在显示“对方正在输入中…”

  许久,对方回了消息。

  「这些年问我这件事的人有许多,我也回答了很多,说实话我根本不在意你是不是警察。」

  「我的态度只有一个,苏知渔她清清白白干干净净,她去旧厂房绝对有原因,她的死也绝对有问题。在完整清晰的监控录像公开前,我会永远保持我的判断,你信或不信都可以,因为你的态度永远不会影响到我的态度。」

  女生的言论带有一些莫名的攻击性,不过姜厌大体能猜出她回复过多少妄加议论的私信,所以也不在意。

  姜厌看着女生的话,想到她几年前在苏知渔死亡的评论区争辩的言论,总有种她在以笔作枪的感觉。

  于是问道:「介意告诉我你的工作吗?」

  女生回道:「一个小记者。」

  姜厌一愣:「苏知渔也是?」

  「她去世前已经拿到了国内最知名报社的offer,」女生说,「她比我优秀得多,如果她还在,这个世界将多出许多真相。」

  之后女生把自己的联系方式给了姜厌,让她有时间可以联系她。

  姜厌不准备拖,所以跟还在吃饭的三人打了个招呼,走进卧室,拨通了电话。

  电话响了三声,被接起。

  “你好,”对面说。

  是个有些沙哑的女声,尾音下意识变浅变短,有着很明显的疲惫感。

  姜厌开门见山道:“我以为你会想线下见面。”

  对面听到姜厌的声音,像是愣了一会儿:“你是女生?”

  姜厌:“这很难辨认吗?”

  “因为你把照片和名字都涂掉了,我还识别了下图片看是不是网图…”

  对面的女生叹了声气,声音温和了许多:“你好,我叫成月,先前的态度不太好,很抱歉。”

  她解释说:“这些年要我联系方式的有很多,基本都是男人,他们说着要帮我,但没说几句话他们就会扯到苏知渔的长相和隐私…”

  “我知道他们想干什么,我以为你也是。”

  姜厌坐在床上,后背悠闲地靠在枕头上:“那你为什么给我联系方式?”

  “万一呢。”成月说。

  成月说完这句话,有一段时间没有再说话,姜厌兀自看着窗外,再听到成月声音的时候,她像是笑了笑:“我有些相信你是警察了。”

  姜厌收回眼,“为什么?”

  “就是有种很奇怪的感觉。”

  “….…..”

  姜厌岔开了话题 :“我会帮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