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说了几句话, 林安就来找贾琏,说前面又来了一个客人,需要贾琏招待。贾琏和薛蟠打了个招呼, 让薛蟠等他回来, 就和林安一起走了。

  贾琏走后, 此处就只余薛蟠一人。

  林平从外面进来,对薛蟠道:“薛公子, 我家老爷去世之前特意给你留了一封信。”

  薛蟠从颓丧中醒过神来, 忙问道:“信在哪?”

  林平低声道:“此处不是说话的地方, 请您跟小的来。”

  林平带着薛蟠往内书房走去。

  到了书房,林平将林如海的信给了薛蟠。

  薛蟠看完信,有些感动,更多的是不解。

  如果他是一个真正的十五岁的少年,像上一辈子的他一样,得到像林如海这样的大人物如此的赏识,那么这个时候,一定会恨不得为了林如海效死。林如海让自己做什么, 他就做什么,不会想那么多。

  可惜他不是。

  他不信, 林如海临死前,竟然不管林姑娘的前程,而是为自己安排好一切。

  这不符合常理。

  如果林如海喜欢自己, 看好自己, 这个时候做的,应该是将林姑娘的终身托付给自己,这样才是正常的。而不是像如今这样,丝毫不提林姑娘, 只是单单关心自己这个后辈。

  薛蟠心中疑惑,却没有问出口,而是问道:“林大人让我转交到那封信在哪?”

  林平从一个暗格中拿出一封厚厚的信交给薛蟠,说道:“此是我家老爷要公子转交给礼部尚书的信件。此信极为重要,还望薛公子好好保管。如有意外,可以销毁,切不可被别人看到。”

  林平交代完,继而问道:“不知道薛公子打算什么时候去京都参加春闱?”

  薛蟠试探的说:“我打算和贾家二爷一起回京。”

  薛蟠看见林平的脸色出现了一点极快的变化,心中有数,知道林家是不想让自己和林姑娘同行,转口说道:“不过如今薛家还有些事情没有处理。如果这信不着急送,我希望能过一段时间再往京城去。”

  林平本来已经想好了理由来拖延薛蟠一段时间。这个理由就是,林家还没有将林如海给薛蟠的书册整理好,这些书册很多都和科举相关。等整理好交给薛蟠后,薛蟠再去京都。

  既然薛蟠如此说,林平就没有说出来。

  林平说道:“不着急,看薛公子的时间,只是薛公子不要误了春闱就好。”

  薛蟠听出来了,这信需要在春闱之前送到。

  薛蟠看见林平没有别的交代,就先告辞了,直接去外面找了一家客栈。

  本来薛蟠是打算在林家多住一段时间,送林如海归葬,给林姑娘帮忙的。不过既然林如海想让自己转交信件,薛蟠就要先看看他到底是什么打算。

  薛蟠到了客栈,让福儿在门口守着,然后将信直接拆了。

  薛蟠之前没有拆林姑娘的信,是因为他没有必要拆。林姑娘的信,他不拆,就能猜到里面写的是什么。林姑娘的信件对于他来说,就是一个他取信于林如海的凭证,其实她到底写了什么,并不要紧。

  最重要的是,他拆了会有麻烦。当时,他送信后,林姑娘还要和林大人见面的。他如果拆了林姑娘的信,等林姑娘和林大人见面,自然就会将他拆穿了,拉低他在林家人眼中的印象。

  而如今林如海的信,他是必拆的。这信件,关乎到他接下来该怎么做。

  他薛蟠,上一辈子是个霸王,而不是君子。他可不是陆安,自然不会如书生般,守着礼义仁智信那套守则。也是他这一世表现的太好,之前对林家事事都守着规矩,而且数年如此,误导了林如海。

  薛蟠拆了信,发现里面有两封信,其中一封是给礼部尚书的,另一封上面什么都没有写。

  薛蟠先看了林如海给礼部尚书的信。

  信中写明了,让礼部尚书将另一封信呈给皇上。另外交代送信的人是自己的世侄,希望礼部尚书多照顾。

  薛蟠看到这信,先是一惊,而后又有淡淡的喜意。

  和皇家相关的事情,再小都是大事。林如海这信件最终是要交给皇上的,林家却没有给自己说清楚。其实就是看自己年少,在坑自己。

  这喜意是因为,林如海对自己并不是用完就扔,还是有一份善意的。

  林如海对自己如此,那么林姑娘呢?她的心中会不会有自己的一份位置,记得自己的好?

  薛蟠看着林如海写给皇上的信,估摸着这里面,就是林如海对林姑娘的安排。他思考再三,还是没有忍住,将信封拆开了。

  此事和皇家相关,他不能不明不白的帮忙。他的身后,还有薛家,而他不能连累薛家。

  信封里面是个奏折。

  看着这奏折,薛蟠有些庆幸,幸好自己读书了。不然,这前科探花写的奏折,文辞精炼而优美,用典颇多,上一世的他都看不懂。

  薛蟠欣赏了一下林如海的文章,才开始仔细看内容。

  看完后,薛蟠才发现,林如海真的是老狐狸,将人心算到了极处。这份奏章到了皇帝手中,林姑娘的后半生基本就得到了保障,贾家再也伤不到她。

  薛蟠心中为林姑娘高兴。

  不过林如海的这份奏章,是真的坑了自己一把,这可是将甄家得罪得彻底。

  而且林家是官家,手底下家仆众多。林家自己不送这奏章,而是宁愿冒着风险,让自己送,拐了弯的交给皇上,说明林家自己是不能送这信的。薛蟠得出结论,林家应该是被甄家盯上了,那么薛家有没有被甄家盯着?自己去送这信,会不会被牵扯进去?会不会有风险?

  薛蟠心中没底!

  上一世,甄家比贾家还早一步被抄家,不知道其中有没有林如海的手脚。

  应该是没有的,他没有看见林姑娘和皇家有什么牵扯。不然,以贾家的品行,一定不敢贪墨林家钱财,而且没有照顾好林姑娘,让她病逝在贾家。

  那么,没有林如海的插手,甄家还是会被抄家。就是说甄家被抄家,是大势所趋。而林如海早在如今就看了出来,并且在其中掺了一脚,为林姑娘求得保障。这份见地,他是远远没有的。

  薛蟠以前对朝堂是向往的,如今林如海给他上了一课,让他对朝堂多了一份敬畏之心,也让他多了一份防心。

  如林如海这样的君子,也不是一直都是端方的,谁知道其他人私底下是什么样子呢。

  自己要不要替林如海送这封信?送了,如果被甄家发现,薛家就会有危险。而且送了以后,黛玉有皇家的这一层关系,那么自己以后想娶黛玉就更难了。

  薛蟠犹豫了一会,还是决定要送。

  自己和林家的交情,没有多少人知道,只要自己小心点,应该不会被甄家发现。而且即使被发现了,自己也能找到说辞。就说自己之前是攀附林家,如今林如海去世,自己自然就和林家没有交情了,撇开自己和林家的关系。

  而黛玉,薛蟠心痛的想,自己不娶黛玉没关系,只要她能安稳幸福。

  薛蟠开始仔细思考自己与林平的对话。

  林平的意思,是希望自己不和林姑娘同行,在林姑娘走了以后再出发,而且在春闱开始前,将奏章交到皇上手中。

  薛蟠想了想,就明白林平这样做的原因了。

  本来薛蟠是打算在林家多住一段时间,帮忙将林如海安葬,等林姑娘安顿好再回金陵。不过如今贾琏在,林家有人帮忙。而且,如果林家如今被甄家盯着,自己还是和林家疏离一点比较好。

  至于林如海信中说给自己的书册,薛蟠想了想,如今他不打算要了。等以后有机会再说,以免甄家人怀疑。

  薛蟠决定再去林家一趟,和林平说清楚,辞别贾琏,就回金陵。

  薛蟠会林家找到林平,告诉他自己要回金陵。至于林大人的书册,就先放着,如今林家忙乱,自己就不添乱了,等以后有机会再拿,不用往金陵给他送。他打算两个月后,就启程去京都参加春闱,到时就不来林家辞行了。

  薛蟠又找了贾琏,说自己在金陵有事,等将来,到了京都在一起喝酒,就告辞回薛家了。

  到了薛家后,薛蟠将信件还原,藏好,在家中深入简出,基本不出门,天天像往常一样读书,以免惹人怀疑。

  林如海停灵七日。黛玉和贾琏带着她的棺木归葬苏州后,回扬州的时候路过金陵带上了贾雨村。到了扬州,将家中财产都整理好。然后贾琏、黛玉和贾雨村一起坐船往京都而去。

  在扬州上船出发,走京杭大运河,到了淮安榷关,船被拦了下来。

  贾琏有些摸不着头脑,他坐的是官船,船上挂有荣国府的旗帜,一般上这些榷关是直接放行的。

  船停下来后,一群兵丁直接上了船,将船围了起来。

  督检跟在兵丁后面走了上来,说怀疑这艘船上有禁书,要例行检查。

  贾琏直接怒了。

  他是荣国府的长子嫡孙,在外行走,从来没有受过这样的委屈。而且荣国府的旗帜明晃晃的在船上挂着,这督检完全是将荣国府不看在眼中。

  贾琏直接一挥手,荆绩带着一帮兄弟,拿着刀,挡在了兵丁的面前。

  贾琏这一动,岸上周围的兵丁全部围拢了过来,水面上的只能乘坐五个人的小船也围了过来,将贾琏的船围的结结实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