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玖小说>穿越重生>顾枫的江湖>第1章

小说下载尽在--【蝙蝠ING】整理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

【 顾枫的江湖 】

[作者名] 楼枯 [类别] 传统武侠 [最后更新时间] 2013-03-07 13:37:42.0

【作品简介】

  命运由天不由我,生为棋子;

  一脚天堂,一脚炼狱;

  物是人非江湖在 ,

  回首望斜阳,

  人已老。

  ———————

正文

1.我的身世 [本章字数:3263 最新更新时间:2013-01-05 13:09:36.0]

----------------------------------------------------

我叫顾枫,也叫顾青阳,青阳不是我的字也不是什么别号,它是我的名。我们洪湖派传到我这一辈正好是青字辈,老祖宗在创立本派时流传下一首辈分歌,一共二十八个字,用完就再循环。辈分歌是口口相传,因此“青”字辈的“青”字到底是哪个,就有了争论,有人说是青草的青,有人说是清水的清,还有说是亲人的亲。洪湖地方口音,青、清、亲读起来都差不多,师祖是个什么都不在乎的人,见弟子们为此纠缠不清,就大手一挥说:“爱用哪个就用哪个吧。”

“顾青阳”这个名字就是师祖给我起的,因为他是在徽州青阳县收留的我,以地为名以资纪念。

不过这个名字到我十六岁的时候,却不能用了。为什么呢,因为那年师祖把我父亲临终时留给我的遗书交给了我,遗书业已发黄变脆,一只角甚至还被老鼠咬碎了。师祖是个闲不住的人,辞去掌门后就领着我四海流浪,临安的玉生香住过,大都的福临门吃过,洪湖县的鸿宾楼闹过,关西道上的土炕大通铺也没少睡,被老鼠咬两口有什么稀奇,以他大咧咧的性格遗书能保留到今天,已经是个奇迹了。

父亲的遗书共有三页,大体也可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我的父亲简述了我们家族的辉煌历史和他的混蛋人生。我爷爷的爷爷就开始混江湖,刀光剑影一辈子,到死也不过是个最低级的护院武师,要钱没钱要名没名,儿子和孙子也没混出啥名堂,到底也都是武师。

我太爷爷却是个有志向的,打小就不愿仰人鼻息,那年朝廷跟金人开战,他就投奔从军了,十年征战混了个什么将军,人是活着回来了,只是少了一条胳膊瞎了只眼。于是辞官隐居乡里,买田置宅,蓄奴纳妾,摇身一变成了乐善好施的顾员外,跟他混的那帮老兄弟也在青阳县置地立产,垄断山川水利,勾结官府,隐然成了一霸。

我爷爷哥四个,他老幺,几个哥哥买田置地,开矿山办酒楼,在扬子江上跑船,顺带着贩卖点私盐,个个闹的红红火火,唯独他热衷功名,弃了江湖要走正道,我太爷爷看在眼里乐在心里,心就偏向他,虽然到太爷爷死我爷爷还是个童生,但我太爷爷还是把半辈子积攒的祖业传给他。我爷爷到六十岁死连个秀才也没考上,死后我父亲花钱给他捐了个功名,把大红喜报、官袍玉带抬到坟上焚烧的时候,青天白日的竟凭空起了场风雨,家里人都说这是我爷爷显灵了呀,为独生儿子的这份孝心高兴呢。

我父亲从不避讳自己是个混蛋,更是个败家子。爷爷活着的时候他就没干过一件正经事,他读过几天书,和爷爷一起去考过秀才,考了一次没考中就再也不肯用功了,他自嘲也是在嘲弄我爷爷:“一辈子能吃几碗饭,倒头一去金山银山还不是别人的?”又拿我大爷爷的例子来说辞。

我大爷爷是家族里最能干一个,一辈子风里来雨里去,挣下金山座座,银山无数,老了中风,瘫在床上不能动弹,三个儿子五个女儿都不愿养,老爷子一个人丢在家里活活地给饿死,死了多少天没人知道,发现时,鼻子、耳朵都让老鼠咬碎了。

不过我爷爷活着的时候还能管得住他,他虽不成器,也没闹出什么乱子,等爷爷一死,父亲就像脱了缰的马驹,撒起欢来,打球、赌博、狎妓、养妾,买成堆成堆的古董,他出手既大方人又不懂行,四州八县的骗子哪个不来蒙他,这个提个陶罐说是西周的,那个拿个夜壶说是北汉的,他货也不看,价也不问,一概照单全收。他的名气很快就超过我太爷爷和大爷爷了,人们尊称他一声“顾爷”。

没过多久,小小的青阳县就容不下他了,顾爷去了徽州,去了金陵,去了平江,去了江州,处处留下义薄云天、挥金如土的豪名,等到这些地方都玩腻了,他又跑去了临安,砸出去的金山银山能把西湖都填平了。临安百姓称他“顾三爷”,将他跟京城最有名七个公子哥并称为“临安八骏”, “八骏”之名名震天下,大宋四百军州哪个不知哪个不晓?就连旧金故地(此刻完颜金已被蒙古灭国十三年)也流传着他们的美名。

不过俗话说的好“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正当他春风得意之际,却因为一次小小的口角让他不仅名声扫地还差点丢了性命。事情的起因是再寻常不过的:一日,他和一帮朋友游西湖,因为争抢一个名妓的彩头,就跟一个黑面刨牙哥起了口角,继而打斗起来,打的龅牙哥瘪了嘴没了牙,情急之下跳水逃亡。

他在画舫上跺着脚哈哈大笑,兴奋之余,他掏出那话儿对着水里挣扎的龅牙哥就赏了一泡“黄金雨”。

他是有张狂的资本呀,“临安八骏”的名头不是盖的,打个人算什么?类似的事多了去了,今天打了余杭县知县的小儿子,明儿掌掴平江府家的二公子,后天又不知打了哪个侯府的侄孙。最让他津津乐道的一次是在玉生香跟贾府大管家的公子动手。人说宰相门人七品官,那权倾朝野的贾相家的大管家是几品?

如今小贾公子折了一条胳膊,这是多大的事?兄弟们劝他出去躲两天吧,说宁得罪王孙公子也别得罪贾家呀,他家可通着天呐!他嘿嘿一乐就是不走,托了一圈关系,最后在玉生香摆了一百二十桌席面向小贾公子赔礼道歉,一笑泯恩仇,两人从此成了好朋友。

不过很快父亲就知道临安的水比东海还深,那个被打的龅牙哥的一个表哥在拭剑堂听差,听到表弟的哭诉,当即就差下两个锦衣卫去西湖岸边守候。父亲在画舫上玩到后半夜才上岸,一上岸就给人架起来塞进了一辆黑油布马车,径直去了玉皇山脚下的拭剑堂??一座毫不起眼的院落。

父亲被带走的时候,老管家顾同和一干朋友都看见了,大伙随即就展开了营救,能找的关系有:殿帅府的三公子,御前带刀侍卫的结拜弟兄,敏惠嫔二表哥的姐姐的舅父,临安府尹亲表兄家的大小子,卢阳侯奶娘的亲哥哥,……

大伙摩拳擦掌、群情激奋,说什么惹谁不好敢惹咱八兄弟?你不给咱面子,咱就扯你里子,姥姥的,活腻歪了呗。老管家乐呵呵的在玉生香摆了八十八桌流水席,宴请各路朋友,救人嘛,自然是人越多势越壮啦。花点钱算什么,咱顾爷的面子值几座金山?

那晚大伙喝的半熏不醉,就雇了几十辆马车轿子车在小贾公子的统帅下浩浩荡荡杀奔玉皇山去要人,老管家陪酒陪的两眼发直,走到半道就再也支撑不住啦,就坐在路边草厅专等好消息。等到天亮,总算见到有人回来了,去时浩浩荡荡几十辆马车上百号人,回来时只剩四五个,灰溜溜的,霜打的茄子一样,见了老管家就抹眼泪,说人都让给逮起来了。

顾同慌了:临安城除了皇宫禁卫,还有谁敢这样抓人?连小贾公子都敢抓?

后来才弄清,抓人的是一个叫“拭剑堂”的东西,之所以管它叫东西,是因为这拭剑堂既不是白道的官署,也不是黑道的帮派,既不是皇亲勋贵养的外宅,也不是外戚家的姑表二婶子。它什么都不是,却又什么都是,拭剑堂私设公堂大牢,不论官民军勋亲,谁对大宋朝不利他就能抓谁,抓起来直接投进大牢,什么时候审讯,得看心情,能不能放过来,得看天意,有司不得过问。他跟江湖上的四门八派三十六家都有瓜葛,大小帮派看他就像平头百姓看县衙里的差捕一样,又敬又恨又怕。说他们跟亲勋贵戚走的最近,那是一点没错,拭剑堂里的头头脑脑们竟有八成本就是皇族亲贵子弟。侯门公子卧底在县衙门房听差,俏郡主嫁了丑汉子潜伏在丐帮,不管你信不信,我反正是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