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玖小说>穿越重生>我在古代当村长>第72章 玉蜀黍(二合一)

  梁思思家里有井, 浸种的时候就不需要再从外面打水回家,这是一项好处。

  往年,大刘村这个时候, 村中间都会变成大家干活的地方, 有些人家家里是没有水井,就会在广场上直接干活。

  梁思思将一桶水从水井之中提出来,稍微倒掉一些, 以免等会儿麦种放进去之后溢出来。

  她跟冯氏两个人分工, 其实干的也快,毕竟不是真的开始下地耕种了,虽然他家可以在院子里浸种, 但是家中晾不开, 每当这个时候, 冯氏就总是要看看梁思思种的玉米可以出了没有。

  梁思思曾跟她说过的,等秋种之前,玉米就能出了。

  确实是可以出了,每个玉米上都结了一个棒子,要她说觉得这玉蜀黍不太行,虽然枝干很大颗,但是那么大一个枝干,最后结出来的果子就那么小一点。

  此时原先欣欣向荣的玉蜀黍已经有很长时间不长了, 先前还热的时候,其余之外虽然蔫儿哒哒的, 但总算还是绿色的,只有这玉蜀黍, 就要开始变颜色了。

  现在已经是一副枯败的样子。

  梁思思放下手里的水桶, 此时终于敢剥开这玉蜀黍一层层的外衣, 看看里面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听了冯氏的疑虑,不由得说道。

  “倒也不是,也就是当初咱们得的种子比较少,实际上应该是能够种的再稠密一些,因为种的少,我就没舍得,听人说,这玉蜀黍只要种子结的差不多了,那就能吃了,据说蒸蒸吃很是不错呢。”梁思思随口说道。

  上辈子上大学的时候,总有一个窗口是卖蒸玉米的,她当时不觉得如何,只是偶尔会跟朋友买上一个,可此时想到当初的味道,不可避免地给加了滤镜,总觉得蒸玉米应当是世间美味了。

  “还有,那玉蜀黍秆,也是我不舍得,我也听人说过,这玉蜀黍干,在还绿着的时候,是甜的呢!”这个确实是听人说的。

  据说是没有甘蔗甜,但也是甜的,只是可惜,院子里一共就种了那么多的玉米,留种尚且觉得不够,定然是不能够拿来满足她的口腹之欲的。

  冯氏:“那你这全是听说,一个确定的都没有,还有,这玉蜀黍,你是如何打算的?”

  随着梁思思的动作,玉蜀黍已经露出了金灿灿的内里。

  说到这里,梁思思不由得有些犹豫,原本她想的很简单,将玉米种出来,以后村子里也算是增加了一样农作物,但是时间久了,想的不免也就深了。

  一种新的农作物,梁思思不清楚其他地方有没有偷偷种,但是梁思思肯定的是,这玉米还没有在整个国家推广开来,

  真要是传开了,那是功在千秋的事情,梁思思对名传千古没什么想法,有人穿越了,就想要在史书上留下自己的脚步,证明自己存在过。

  但梁思思从没有过这种想法,她就想成为一颗不显眼的螺丝钉。

  最主要的是,她已经将村子里这摊子给铺开了,这玉米,对她来说,作用没那么大了。

  就算是没有玉米,接下来只要有豆腐铺子,村子里的生活就会越来越好,村民们的生活质量也会越来越好,她想要的一切都能慢慢实现。

  所以来到大刘村时,她本来以为的最大幸运,现在其实已经没那么有用了。

  现在的情况是,将玉米的事情说出去,才是利益最大化的选择,不仅仅是她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仅靠她一个人,她哪怕是将玉米种出来了,最多也就是给她大刘村增加一个特产,就算是整个大刘村都开始种植,那也就是给大刘村增加一种主粮。

  可是,不说将来,就算是现在,大刘村的人其实也不愁吃喝,无论是新村民还是老村民,其实村子里的人每个人手里或多或少都有点存钱,再加上村子里现在的上工机制。

  就算是现在村子里的人不种田了,在不遇上灾年,粮食不涨价不短缺的情况下,村子里的人都是不用担心吃饭问题的。

  可她要是把玉米的事情报上去,结果就完全不一样了,不仅玉米的作用更能够发挥出来,隐性的好处也是有的。

  他们村子里可是献出了一种农作物,以后县里有啥好事儿,能会不想着大刘村?

  将来随着村子的发展,肯定会有考科举的人出来,这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种隐性的资源,不怪梁思思想的远,一个村子发展起来,最开始的是温饱问题,现在村子里的人已然能吃饱了。

  然后就是富裕问题,只要豆腐铺子还存在,富裕问题只是迟早的事情,村民们肯定会越过越好。

  当大家都富裕了,那追求的肯定就是地位,在古代想要有地位,那定然就是去读书,然后考科举了。

  梁思思:“让我想想,让我好好想想,这可是个大事情。”

  话虽然是这么说的,但是她自己知道,她心中的天平其实更倾向将玉米上报。

  这只是浸种过程中的一个小插曲,梁思思心里想着玉米的事情,手上却要先把手里的活干完。

  她重新拿起桶,两个人首先是对买回来的麦种进行简单的清洗,将浮上去的麦种给挑选出来。

  这种麦种往往都是空壳的,或者说内部不够饱满,种下去也很难发芽。

  初步挑选了之后,就要晒水,其实现在天还算热,平常洗脸的时候,用井里的水只会觉得清凉,因为井里的水很凉快,可浸种最好用的是温水。

  在最晌午头那会儿,将水桶放在院子里,人去吃个饭,等回来的时候,水温度就晒的差不多了,在水桶里放上些许石灰,这个过程是羊叔特别强调过的,适当的放石灰很有作用,但是一定要适当。

  放的多了,就有可能直接把麦种给烧坏了,反而起了副作用。

  羊叔当时表情很是严肃,跟梁思思说了石灰与水的比例,最后又说,要是梁思思实在是把握不住,到时候可以去找他,他可以帮忙。

  梁思思只是没有经验,又不是蠢蛋,羊叔都已经说的那么明确了,她要是再做不出来就有些不像话了。

  不过到底是做错的后果太严重,所以梁思思比羊叔说的要少放一些石灰,宁愿效果差一点也是没关系的。

  接下来就是浸泡两三天的时间了,将麦种泡进去,看着天色还早,梁思思就又将院子里的玉米棒都掰了下来。

  冯氏看着她掰玉米棒,难得的眼睛发亮:“你这棒子都掰下来了,那这是不是也都可以清理了呀?”

  鬼才知道,她有多受不了院子里这些玉蜀黍株,尤其是当他们个子越长越高了以后,她走在院子里都觉得自己院子像个杂草院,格外整齐的那种。

  别人家的小院里,都收拾得干干净净的,种上一两个小菜,平日你吃饭的时候直接用了,她们家院子里,玉蜀黍遮天蔽日。

  关键是这东西确实是重要,她心中介意,这也没办法,真要是杂草那倒好了,一天就能给收拾干净。

  为此,家里的小丑三兄弟在箩筐里憋了那么久,最后还是被放到了小狼原本的家,才能够舒展天性,到处行走。

  梁思思看到冯氏的表情,忍不住笑了:“可以了,我们俩来一起弄。”

  倒是委屈了冯氏,忍了那么久了。

  这玉蜀黍,扎根扎的还挺深,梁思思首先是试图用手直接□□,但结果失败了,最后又跑到杂物间里拿出了镰刀,直接用镰刀砍。

  被砍倒的玉蜀黍堆在一起,梁思思:“这东西再晒两天,估计能拿来点火,到时候点火就会方便很多。”

  至于用来烧锅,那就算了,玉米杆儿容易点燃是真的,但是也很容易少干,就他们家院子里这些玉米,真要是用来做饭,估计一天的饭都能给用光了。

  冯氏点点头,表情难得的愉悦。

  玉蜀黍被除下来以后,他们整个院子仿佛都大了一圈儿,自从这玉蜀黍开始长个子,冯氏就再也没体会到自家院子这么宽广的感觉了。

  虽然因为是镰刀出的,所以每根玉米杆,都留下个脚在地上。

  梁思思本来没觉得有什么,看冯氏现在这样子,在心里叹了一口气,冯氏说自己要去做晚饭:“明天我再把这些茬子给除了,明天让石头他们帮忙买点菜种,我在咱们家院子里种点菜。”

  “还有小丑他们,其实可以回来养了吧?”她颇有几分兴冲冲的说道。

  其实要是冯氏打算现在种菜的话,那就还是不太好把小丑它们弄过来,之前倒是可以,但梁思思看冯氏实在是期待,于是点了点头。

  “我把你打算种菜的地方给圈起来,不让小丑他们进去,这样就不用担心小丑啄坏你的菜了。”梁思思说道。

  她当初种玉蜀黍的时候,也没想到这些小细节,整个院子里被她种的到处都是,想要给拦起来都没法子。

  现在倒是有精力细细规划了,不过今天首先就是要把院子给规整一遍。

  冯氏做饭,梁思思就在院子里,把那些玉米剩下的茬子给清理干净,把留下来的坑给填平,踩实。

  小狼看着时间差不多到了饭点,一股脑的往家里冲,猛地推开门,看到院子里的模样,要不是看到梁思思,他差点儿以为自己进错了门儿。

  //////

  “玉蜀黍呢?咱们院子里那么多的玉蜀黍呢?”小狼大惊小怪的问道。

  梁思思一边收拾着院子,一边说道:“玉蜀黍都成熟了收起来了,以后咱们院子里就没有蜀黍了,别在那里看着了,快过来给我帮个忙。”

  梁思思想要现在就开始做栅栏。

  她想想了接下来的事情,浸种需要几天时间,这几天过去了以后,就真的要忙起来了,种麦子估计要一连忙上半个月。

  冯氏那么期待,梁思思就想要在忙起来之前,先把这件事给搞好。

  当然,这工作量不大,但是今天这个点了,肯定是做不完了,梁思思就想要先做个准备。

  家里适合做栅栏的树枝先挑出来。

  捡的树枝本来是为了烧火准备的,用来做栅栏的话,大多数都不合适,能用的只有少数几个。

  梁思思打算在院子的西南角那里种菜,也就是围栅栏,因为两面靠着墙,栅栏就能短很多,她一边挑选着合适的木枝,一边想着。

  小狼问她在干嘛,梁思思说冯氏想要在家里种菜,又想把小丑三兄弟接回家里来养。

  说到这里梁思思觉得自己这话,好像小丑三兄弟是个人一样,不由得笑了笑,都是家里的两个人平常的言行影响到了她。

  无论是冯氏还是小狼,对小丑他们的感情都要比梁思思深刻多了,尤其是小狼,要不是言语不通,梁思思怀疑小狼能跟小丑结为异姓兄弟。

  小狼一听,顿时就激动了,要把小丑接回来啦!他在梁思思家里生活的久了,现在在她心里,他家是这里,而不是之前住的地方,小丑在原本住的地方,虽然地方大,但是以己度鸡,小狼觉得小丑三兄弟,三只鸡在那个宅子,也一定很孤独!

  再加上冯氏也经常念叨小丑三兄弟,但是因为距离比较远,冯氏又不能想小狼这个小孩子一样,整日的去看鸡,小狼于是觉得,要是把小丑养到家里来,首先是能够缓解小丑三兄弟的孤独之情,其次是能够缓解冯婶的思念。

  一举两得,小狼越想越觉得好。

  小丑三兄弟:我不是,我没有,我们才没有孤独寂寞。

  梁思思:“别想了,先把栅栏给做好,你冯婶除了打算把小丑他们接回来之外,还想要在家里种菜。”

  “那为什么不把菜种在外面?”小狼问。

  村子里是有人把菜种在门外的,就在门的左右两边,各自围上栅栏,里面种上菜,之前是没有的,也就是这两个月才开始。

  梁思思:“咱门口这个路本来就不宽,种上菜了,人就不好走了。”

  小狼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然后就过来乖乖的陪梁思思挑木枝,最后把家里所有的储备木枝都挑了一个遍儿,也才挑出来一小捆。

  梁思思有点头疼的看着这一小捆木枝:“这肯定不够啊,看来还是要过去捡柴火,小狼,你这两天也别瞎玩儿,看到有这样的木枝,就给捡回来,做栅栏用。”

  小狼点点头,那边冯氏从厨房中探出一个头来:“你们兄弟俩别说了,快洗洗手,进来端饭,饭做好了,先吃饭。”

  梁思思平常吃了晚饭还会去村中间广场,跟人唠会儿天,今天吃了饭她就躺在床上准备睡觉了,明天,她打算跟石头他们一起进城。

  没错,经过思考,她还是打算把玉米的事情报上去,报给梁师爷,无论是出于哪种考虑,把这件事交给朝廷来做,都是最优选择。

  当然最主要的原因是,经过这段时间对新朝的了解,梁思思觉得,起码在她有生之年,这天下应当都是稳定的。

  以前她听说过一个规律,说封建王朝最多也就维持几百年,会经历一个由盛转衰的过程,再强大的王朝,最终都会走向衰败。

  梁思思不是专业学历史的,之前对此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兴趣,但这个规律应当是真的。

  单从这个方面来说,新朝应该还能维持个几百年,其实对于绝大多数老百姓来说,朝廷只要不是特别昏庸,那日子就能过下去。

  这么重要的事情,还是交给靠谱的人来做吧。

  经过她的种植,原本的玉米种子已经翻了两倍,而且新出的玉米个个颗粒饱满,再种应该是没什么问题的。

  她自己种的时候,战战兢兢的,生怕哪里出了什么问题,交给朝廷肯定就不会有这样的忧虑,朝廷手下养的种植能人多着呢,哪个都肯定比她强。

  就算是种不出来,那她也不必有什么心理负罪感了。

  第二天,石头他们正在往推车上装豆腐,看到梁思思了,还挺稀罕:“小村长,今天你也要进城吗?感觉你已经好久没进过城了。”

  是的,自从上次豆腐铺子开张以后,梁思思进城看了一整天,此后就完全放手,哪怕是将腐竹研制出来,她也没有亲自进城去看。

  当然这不是因为她端着,只是单纯的觉得没有必要罢了。

  梁思思:“你冯婶想要在院子里种点菜,我进城去买菜种。”

  石头想起来小村长家的院子,不由得笑了出来:“小村长呀,就算是冯婶想要种菜,你家院子也没有地方让她种呀!”

  梁思思倔强:“那玉蜀黍已经成熟了,昨天我已经把玉米棒子全摘下来,院子都收拾干净了。”

  她知道自己在院子里种了满院儿的玉蜀黍在全村都成了个笑话,虽然没有人当面跟她说,但是背地里都说小村长是个纯正的读书人,没种过地,要不然也不能把庄稼种在自己院子里,人都没地方走了。

  铁甲忍不住笑:“可算是给收了,我改明儿一定要去看看。”

  至于种出来的结果是怎么样,他们连问都没问,那还用说吗?结果肯定不怎么样,要不然村子里因为这事儿嘲笑小村长那么久,真要是种出来个名堂,小村长早就宣扬的全村都知道了。

  作为小村长的学生,他们还是尊师重道的,就不在这件事上再揭小村长的底了。

  他们不问,梁思思自然也没打算主动说,因此除了与冯氏较好的那几个人,竟然也没人知道梁思思种植成功了。

  其实随着时间过去了那么久,村里的人原本也是有那么一点看重玉蜀黍的,后来就不在意了,提起来这件事,大多数也都是为了佐证小村长不会种地这个事实。

  他们没想到,这件已经不在他们眼里的事情,最后给村子带来了长久的荣誉。

  梁思思到了城里就跟石头他们分道扬镳了,石头还特地邀请梁思思去豆腐铺子里看看,说小村长已经那么久没有去豆腐铺子看了,也算去视察视察工作。

  梁思思当然是拒绝了,豆腐铺子有什么好看的,据她所知,铺子里应该还是原本那个样,几面墙几张桌子,两扇帘一个门,也没添什么新的家具进去。

  但是跟石头他们分开走的梁思思,却不像石头他们想的那样,去买种子,而是大步向县衙走去。

  其实这也不是什么不能说的事情,说不说都无所谓,只是考虑到这件事以后的影响,梁思思害怕出什么差错,索性就不说,到时候她一个人应对就足够了。

  梁思思太明白了,今天她要去县衙说的事情,有关于一件新的粮种,重要性不言而喻,只要她把这件事情上报,县里肯定就会极度重视。

  在后面,县里一定会调查这种粮种的来龙去脉,麻烦倒不是很麻烦,就是到时候知道的人多了,她怕会多生事端。

  还挺巧,今天梁师爷正好在。

  梁师爷听进来的仆役说,大刘村的村长拜访,还有些许惊讶,说起来,他已经有许久没有见梁坚白了。

  梁坚白这个后生在他这里的印象相当不错,后面他有关注过那些退了役的官兵生活的怎么样,还专门派人去调查过,得知过得相当不错。

  他甚至知道县城里新开的那家豆腐铺子就是大刘村开的,知道大刘村的村民们会在村子里做豆腐,豆腐铺子挣了钱给村民们发工钱。

  他还依稀记得,自己当初好像是答应了这个年轻后生,要请他吃一顿饭,只是后面梁坚白虽然来过县衙,只是不巧的是,梁坚白来的那一趟,他正好不在。

  如今新朝建立将近半年时间,县城里的一切工作都上了正轨,梁师爷比起来之前也清闲了许多,所以听到梁坚白到来的消息,他的第一反应竟然是,之前答应的饭可以清了。

  “让他进来吧,算了,还是我去吧。”梁师爷站起身来往外走。

  仆役惊讶地看着师爷竟然打算亲自去迎那个村长,不太能想明白。

  俗话说得好,宰相门前七品官,仆役虽然只是县衙里的一名普通的下人,他刚被招进来也没多长时间,整个县衙里,如同他这样的仆人有十来来多个,但是他们在外面是很有面子的。

  尤其是在那些想要拜访县衙里官人的人面前,他们向来有脸,别说是村长了,就算是里正,到了县衙,面对他们这些下人,都是要笑脸相待的。

  方才那位村长说要拜访梁师爷的时候,他还在心中腹诽,一个小小的村长罢了,张嘴就让通传,要见师爷。

  此时他只能庆幸,自己刚才嘲笑的话,只是在心里想了想,没说出口,要不然,这活儿可能就保不住了。

  他跟在梁师爷时候,看到梁师爷笑着迎上了那个年轻的村长:“坚白啊!你这可是许久没来县衙了,那顿饭你是不是不想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