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玖小说>穿越重生>改造渣王爷计划>第76章 准备

  季兰殊与樊奕在梅园里待了两天,决定在初三的时候回王府。

  至于知凌,季兰殊直接赏了他一个出身,让他脱了奴籍,等府学一复学,就将人去府学里进学——毕竟他是个正常的男子,比哥儿的选择要多得多了。

  用季兰殊的话来说:但凡你有些志气,就该明白以色侍人不是长久之道,男子汉大丈夫,就该顶天立地,尽己之能安身立命!

  也不管知凌小脸惨白,身体轻颤,一副摇摇欲坠的柔弱模样,季兰殊与樊奕转身上了马车。

  却不知知凌在他们身后抬起头来,双眼拉满血丝,闪着不甘与怨怼的幽光。

  车咕噜在官道上慢慢转动,土路不太平整,车厢晃得樊奕昏昏欲睡。

  季兰殊见状,伸手将他抱进怀里,让他的头靠在自己肩上,顺着他调整姿势,让怀里的人睡得更安稳一些。

  马车一路前行,入了城后,街道两边的喧闹声传入车厢,惊醒了樊奕。

  他揉了揉眼睛,撩开车窗帘往外看。

  大年初三,街上人潮涌动,热闹非凡,年味十足。

  人们脸上洋溢着明媚的笑容,穿着崭新的衣服,相携同游,孩童们大多都穿着喜庆的大红棉袄,手里或拿了红艳艳的糖葫芦,或晃着从小贩手里买来的拨浪鼓,一蹦一跳的跑在大人牵头,或被大人紧紧抓着手,跟在大人身边。

  樊奕看着,眼中忽然酸涩不已。

  他已经有两年不曾见过娘亲和妹妹了。

  若他还在异乡,对她们的思念还能压制,可现在他就在江城,就在离家不过几百里的地方。

  樊奕忍不住又冒出了想偷偷回去看看的念头——哪怕就远远看上一眼。

  然而他迟迟不敢回去的原因有二:一是想等到自己考中举人再回去,就像个中二少年,没拿到令人满意的成绩就绝不回家。

  二是他在娘亲不知情之时,生下了歆儿。

  当初离家时,誓言旦旦说着自己定能高中,如今依旧一事无成,还躲着人生了孩子,他有何颜面回去面对一直这些年对自己殷殷期盼的家人?

  他私下也觉得自己有些心狠固执,可若不是知道这是因为季兰殊一直都在帮着照顾家人的缘故,让他知道娘亲与妹妹过得很好,也让他没了后顾之忧,可能他早已不顾一切回家见她们——他实在放心不下。

  可见他多么依赖身边这个男人,这使他无比唾弃自己。

  再等等,只要过了乡试,他就带着歆儿回家。

  樊奕眼中神色暗淡,而后又亮起光芒。

  回到了府里,樊奕将儿子交给乳娘,转身就将自己关进了大书房,开始悬梁刺股般用功读书,与之前比,有过之无不及。

  正月十五,上元节。

  忍无可忍的季兰殊从书房里将读书读得几近疯魔的樊奕强行拖了出来,带着他上街赏花灯。

  季兰殊私下里还准备好了烟花,让人放置于望江阁,只等逛累了再一同去江边放烟花。

  两人换了身外出的衣服,披上了斗篷,便出了门。

  江城在这一日不禁宵,街上的店铺挂上了各色灯笼,琳琅满目。那些稍具规模的店家,挂出各式形状的精美花灯,贴上谜语,任往来中人猜灯谜。更有那颇为讲究的文人墨客趁此良辰举办诗会,请了名家制作出绚丽夺人的花灯作为彩头,一为应景,二为以诗会友。

  樊奕有生以来还是第一次赏花灯,不由大感兴趣,满脸都写着新奇。

  季兰殊见他不走,于是也跟着停了下来,轻声吩咐跟在他们身后的左一几句,便哄着樊奕接着走:“我在望江阁定了雅间。”

  樊奕闻言,扭头看他的视线带着疑惑。

  季兰殊轻笑:“小奕可曾放过烟火?我已命人备好。”

  樊奕惊讶,遂承了他的情,欢喜的点头。

  看过炸火龙,被舞狮队围着嬉闹一番,两人到望江阁上之时,已临近午夜。漆黑的天幕中不时炸开朵朵绚烂的烟花,城中世家众多,自然不会错过这热闹的节日,烟花在夜空中此起彼伏地绽放,让樊奕恍惚以为回到了现代。

  他怔怔呆楞,直到季兰殊唤了好几声才回过神。

  季兰殊吹燃火折子,递给他,让他引燃引线。

  咻——“嘭!”

  一束火光在他眼前飞速窜上半空,骤然炸开,五颜六色的烟花瞬间呈现,美丽炫目之极。紧接着又有十来朵烟花紧随其后,绽放那短暂的耀眼光芒。

  后背一暖,樊奕被拥入怀中,喧嚣也挡不住的轻柔话语传入他的耳中:“愿小奕所盼皆成真。”

  上元一过,樊奕便动身去了京城。

  因藩王无诏不得入京,季兰殊并未与他同行。

  到京城后到第一时间,便去见了朱文宣,好生给人赔了礼——

  “让兄长担忧挂怀,是小樊太过自私妄为,只要兄长能消气,小樊任由兄长处置。”

  朱文宣手中的书卷迟迟未能砸出去。从门房来报有位樊公子求见,到见到眼前人竟真的活生生站在自己面前,他疑惑、不敢置信、狂喜、愤怒等等情绪轮番上阵,齐齐体会了个遍!

  这个、这个兔崽子!瞒得他好苦!

  这一年多来,忽闻小樊不见时他的心急如焚,找了许久依旧没有下文时的牵肠挂肚、夜不能寐,到最后的心灰意冷,有谁能知?又有谁能宽慰一二?

  他也知楚王爷与小樊之间定是有他不清楚的牵扯,但小樊是与他一起时,突然不见的,他自责、懊恼、甚至悔恨!

  可如今小樊活生生的站在他面前,他忽然察觉自己心里满是喜悦与庆幸。

  朱文宣深深凝视眼前的这个人。

  他已经由小樊的口中得知,救了小樊的人是陆荣,他昨日还和陆荣见过,两人畅饮一番,陆荣这厮的嘴可真是紧如河蚌!也得知了小樊近一年不敢与他联系的原因——小樊为楚王爷生了个儿子。

  朱文宣咽下涌到喉头的苦涩,慢慢将手中的书卷展开放置案上,缓步走到樊奕身前,如一个真正的兄长般抬起手抚上他的发顶,轻笑道:“说什么胡话,你也是事从权益,兄长又怎会怪你?”

  他收回发颤的手,接着道:“说到陆兄,我昨日还与他一道,竟是一丝口风都不曾露,你初到京城,怕是还没安排落脚的地方,若不嫌弃兄长这寒舍,就住下吧。”

  樊奕笑道:“兄长何至于如此见外?若是平常,你就是不提,我也是要住下的。不过,我这次进京,已经得了周老先生的吩咐,怕是要上门叨扰他老人家。”

  朱文宣心中遗憾,又被樊奕口中的“周老先生”转移了注意力,问他:“哪位周老先生?”

  樊奕:“周知老先生。”忽然一击掌,“兄长,不如,约上陆兄,我们一同去?”

  朱文宣对周知这位老儒可谓是如雷贯耳,闻言拉着樊奕立刻朝外走:“行!我们这就去寻陆兄!”

  路上,樊奕问起何青。

  朱文宣笑道:“他啊,在太医院里入了位老太医的眼,正牟足劲儿跟着老太医习医术。”

  樊奕这才稍稍放心,与这二人失联的一年多来,他们记挂着他,他又何尝不是时常惦记着他们?

  他道:“等师兄沐休,我定要向师兄赔礼。”

  朱文宣道表情有些异样,又很快掩下,有些含糊道:“到时再说吧。”

  事实上,他只知道何青在太医院过得不错,却很少能见到何青,这其中缘由,他心知肚明,是万万不能宣之于口的。

  到了陆荣居住的宅院,三人相聚,又是一番阔契。用过午膳,又准备一番,便直接去了周老先生的府上。

  周老先生见了他们,对他们很是礼遇,请他们去了会客室叙话,又命府上老仆安排厢房让樊奕住下。

  樊奕见周老先生言语间对两位好友颇为赏识,这才放心的去收拾自己的行礼。

  朱文宣与陆荣下晌便离开了,走之前,对樊奕说道,周老先生不愧为德高望重的老儒,得他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周老先生还让他们若是有空,便来周府与老人家说说话!

  看着他们满是喜悦的离开,樊奕心里也高兴,他能为好友做的不多,只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了。

  但他之前并没有事先告知老先生,实在是失礼至极。

  周知听了他内疚的告罪,哈哈笑道:“老夫当是何事?他们是你的至交好友,你能想着带他们来见老夫也实属常事。更何况他们品行端正,学问扎实,老夫还没多谢你为老夫寻来两位小友。”

  周知的豁达让樊奕更是羞愧,他微红着脸道:“终是奕鲁莽在先,老先生不与奕计较,是老先生海量。”

  周知满意的点头,眼睛闪过亮光,道:“你若为此事心生内疚,不如拜老夫为师。老夫知你父亲乃天纵奇才,但老夫自认也拿得出手不是?”

  樊奕莞尔,也不再含糊,立即谢过周老先生对自己的爱护与赏识。

  行了拜师礼的第二天,樊奕就被周知赶出门了——真正的有才之士,不仅要有学识,还要懂人情世故,懂农事。

  周知派了两名护院跟着他,要他在秋闱前,去游历,增长见识,开阔视野。

  樊奕万万没想到会是这么一个发展,又想起了之前状似游山玩水般的游学,于是欣然同意。

  他没有像之前如走马观花一般去不同的地方,而是选择了与京城相邻的通州。用了大半年的时间,走遍了整个通州。知道了农户一年只种一次粮食,知道了要交多少赋税。摸清楚衙门如何运转,更见识到有些贪官污吏的敛财手段。

  这一次游历,可谓是收获颇丰。

  在离秋闱还有半个月之时,他终于赶回了京城。

  这一次,他做好了准备,真正自信满满,迎接秋闱的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