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下火车,眼前的景象就完全不同了,不再是高大的建筑和连接着的商铺或高楼,脚下的水泥路会有些裂缝,还会有些不平,还能看到骑着电瓶车来车站接家人的,说着熟悉的老家话,非常平凡又温暖。

  闫沐一家坐上车,开车的是位四十多岁的叔叔,很健谈,一路上都在和乘客聊天。

  “过年回家咯,咱们这就过年最热闹。”叔叔说,“年轻人都出去工作了,剩下的基本都是老人,都盼着回家呢。”

  “是啊,平常也没机会回来。”都是老乡,闫沐爸爸妈妈和司机叔叔聊着天。

  车上打着热空调,有点热了,闫沐把帽子围巾都摘下来,露出一头醒目的灰蓝色头发就露了出来,不过这会没戴耳钉。

  “小伙子挺个性,还染头,你多大呀?”这里接受程度不怎么高,叔叔头一回看到有人染这种发色,打量了一下闫沐,看着挺小的呀。

  “初三。”闫沐回答。

  “还在读书啊,现在孩子都有个性。”司机大叔大概是找不到关于染发能说的,毕竟人家爸妈都没意见,一个外人也不能说什么。

  车很快就到了地方,不过需要转个弯才能到闫沐外公外婆家门口,路是小泥路,车不好开,闫沐和爸爸妈妈就拿着行李走进去。

  外公早就在家门口的场地前站着等他们了,远远的看见来人,闫沐也看见站在那等他们的外公,立马跑过去,“外公!我们回来啦。”

  不只有外公站在那等他们回家,旁边还有一只大狗,是外婆家养的,闫沐每次回来都会和它一起玩,“大黄,想我了吗?”

  大黄看见小主人很激动,汪汪叫着就朝闫沐跑过去,闫沐蹲下来张开手臂抱住大黄,撸着大黄的狗头,“看来没忘了我。”

  闫沐小时候爸妈都在外面工作,他一直和外公外婆一起住,外公外婆都特别疼小外孙,闫沐和他们感情非常好,。

  “哎小沐回来啦,看着又长高了,怎么这么瘦,在学校里吃不好吗?”外公抱住小孙子,发现孩子不长肉,“冷不冷,快进屋去,外婆早饭都给你们准备好了。”

  “嗯!”闫沐领着行李就往屋里跑,“外婆!我回来啦。”

  “爸,我们回来了。”闫沐爸爸妈妈工作都忙,平常都不怎么在儿子身边,每年也只有长假和过年会回老家看望父母,平常只能打电话了解爸妈的身体情况。

  “回来了好,快进屋。”外公也小半年没见女儿女婿了,人年纪大了,别的都不缺,只是想孩子能多陪陪自己,但孩子都得忙于工作,老人也理解,难得的见面时刻格外珍贵。

  闫沐进家门的时候,外婆正在煮疙瘩汤,香味飘满了整个屋子。

  外婆听见小孙子的声音,连忙探出头,“小沐!坐了这么久火车累不累,肯定饿了吧,看我宝贝瘦的,外婆煮了你最爱的疙瘩汤,马上就熟了,你多吃点。”

  闫沐最喜欢外婆烧的疙瘩汤,是在外面怎么都吃不到的美味。

  “好嘞,外婆最好了!”闫沐去放下行李,飞快地洗手一起帮忙端疙瘩汤。

  刚出锅的疙瘩汤香气扑鼻,明明看起来非常清淡,但外婆的手艺特别好,能把普通的食物做的特别香。

  闫沐的馋虫早就被勾出来了,埋下头稀里呼噜的吃着,“外婆烧的疙瘩汤最好吃!”

  “小沐这嘴真甜,哄的外婆太高兴了。”闫沐外婆看小孙子这么爱吃,心里也高兴。

  外面还在下着雪,气温逐渐变低,家里暖烘烘的,有好吃的食物,许久未见的亲人,很幸福。

  吃完早饭,外婆就开始忙活午饭,老家这里还有烧柴的土灶台,用这种灶台炒出来的菜特别香,锅气十足。

  闫沐并不太会做饭,自从上次在师父家沾了小夏哥的光吃到了师父亲手做的早饭,闫沐就决定跟外婆学学做菜。

  外婆为过年准备的手工香肠已经晒好能吃了,放在水里煮熟然后切片装盘,鲜香麻辣,闫沐忍不住偷偷拿了一片尝了尝,味蕾一下子升华了,太香了!

  大灶台需要有人生火,外公得从屋后搬来了早就晒好的木头和干稻草来给灶台烧火,闫沐爸爸帮忙一起把柴火搬来。

  闫沐妈妈也系上围裙戴上袖套给外婆帮忙,母女俩边聊天边择菜,闫沐两边一起帮忙,哪里需要去哪里。

  老家还是可以自己种菜的,闫沐的外公外婆就种了很多大白菜囤着冬天吃,其中一部分做成酸菜腌起来,屋外还种了小葱,随时可以摘一把调味。

  闫沐看外婆娴熟地把酸菜切成细丝,自家腌制的酸菜非常够味,焯好水的排骨撇去浮沫备用,大灶台热锅冷油倒入葱姜蒜爆香后加入酸菜丝煸出香味再加上适量生抽,糖等调味,最后加入排骨翻炒一下。

  这个时候已经很香了,酸菜爆香后飘出来的味道非常勾人食欲,外婆加入热水盖上锅盖让它慢慢炖。

  外婆一个人肯定忙不过来,闫沐妈妈用煤气灶烧红烧鱼,闫沐不会烧,就帮忙择菜洗菜切菜,干起来有模有样的,外婆看见小孙子这么懂事,感叹道,“真好啊,小沐都能给我帮忙了。”

  闫沐正在打鸡蛋,“我先跟着外婆学做菜,等我学会了下次让外婆尝尝我的手艺。”

  “好,下次小沐做饭给外婆吃,那外婆可高兴的都合不拢嘴了。”外婆很欣慰,孩子长大了懂事了。

  一上午一家人一起做饭,一起聊天,屋子里暖烘烘的,家家户户都飘起了炊烟,饭菜的香味都飘了出来,时间也过的很快,一上午的忙碌之后到了午饭点,闫沐已经饿了。

  菜一道一道摆上了桌,最后一道汤也出锅了,外公就不再往灶炉里放稻草了,火逐渐灭了下去。

  外公从碗柜旁边的大蛇皮袋里拿出几个红薯,“小沐想不想吃烤地瓜?”

  闫沐一听眼睛都亮了,红薯是自家种的,个头小还有点丑,但特别甜,这是小时候和外公外婆住在一起的时候,冬天经常能吃到的美味,特别香,暖呼呼的还能拿着捂手。

  “吃!”闫沐不可能拒绝好吃的。

  外公把红薯洗干净,就埋在灶炉的灰烬里,差不多中饭吃完,红薯也熟了。

  “小沐喜欢吃锅巴,外婆多给你铲点。“外婆正在盛饭,今天的米饭也是放在大灶台里用柴火烧熟的,有特殊的柴火大锅灶的香气,最重要的,这样烧出来的米饭最底下会有一层微焦的锅巴,嘎嘣脆的那种。

  “外婆最好了!”

  这是只有大锅灶能烧出来的米饭,平常用的电饭煲根本做不出这个味道。

  小时候闫沐就最喜欢吃底下的锅巴,外婆都记着。

  午饭非常丰盛,每一样都是家常菜,很久没吃到外婆的手艺了,闫沐扒拉着饭碗吃的很香,“酸菜炖排骨太好吃了!还有这个香肠,外婆做的好香!”

  “喜欢就多吃点,小沐太瘦了。”

  闫沐的饭量确实不小,毕竟才初中要长身体,“外婆我在学校里也吃得挺好的,就是不长肉。”闫沐很快扒完一碗饭,又接着啃排骨,旁边吃剩的骨头很快堆成小山。

  “好饱。”闫沐吃的有点撑,确实太好吃了!”

  午饭结束,外公和闫沐爸爸负责洗碗,闫沐妈妈和外婆就去领居家串门聊天,“儿子,你一起去吗?”

  闫沐想起去年过年跟着去串门,被七大姑八大姨揪着发色和耳钉念叨个不停,“小孩子怎么搞成这个样子,你看看弟弟他多乖啊。”

  闫沐看着抱着游戏机头也不抬人也不喊的领居家弟弟,缓缓冒出一个问号,怎么染头打耳钉就不是好孩子呢?

  跟他们说不通,闫沐就不愿意再去了,留在家里逗逗大黄不好吗。

  下午雪停了一会,短暂的冒出了点太阳,“来大黄,多吃点。”闫沐把桌上吃剩的骨头都放进大黄的食盆里,还特地给大黄挑了几块肉。”

  闫沐搬了张小矮凳坐在院子里,冷还是冷的,一头蓝灰毛被风吹的有些乱,不过至少没有下雪,空气很好,大黄埋头哼哧哼哧的吃着。

  洗好碗,闫沐爸爸上楼补觉去了,红薯差不多已经熟了,外公把埋在灰里的红薯挑出来,香甜的味道就已经飘出来了。

  闫沐跟着站在那用小盆接着烤红薯,灰里烤出来的红薯样子不好看,表面看上去脏脏的还带着灰,但就是这种才最好吃。

  刚从灰里扒拉出来还很烫,闫沐和外公一起坐在烧柴的地方,爷孙俩一人一个红薯吃的可香。

  红薯很甜,掰开来的时候还冒着热气,等它稍凉一些闫沐就咬了一口,“好甜,还是自己种的最好吃,学校里也有卖烤地瓜的,一点也不甜。”闫沐边吃边和外公唠嗑。

  “当然了,红薯就要等天冷了冻一下才会甜。”外公问闫沐,“小沐,听你妈妈说你参加了个象棋比赛。”